《史记·周本纪》的原文以及翻译(东周)

看文网 > 文化阅读 > 古诗文 > 2023-09-06 09:16

    平王立,东迁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彊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译文:周平王继位以后,把周的都城向东迁到洛邑,以躲避西戎的敌人。平王在位的时候,周王室日渐衰败,诸侯中强大的吞并弱小的,齐、楚、秦、晋等国开始壮大,政令都出自称霸的诸侯。
 
    四十九年,鲁隐公即位。
 
    译文: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年),鲁隐公即位。
 
    五十一年,平王崩,太子洩父蚤死,立其子林,是为桓王。桓王,平王孙也。
 
    译文: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平王去世,太子泄父早亡,朝中大臣拥立泄父的儿子林为王,即周桓王。周桓王,是周平王之孙。
 
    桓王三年,郑庄公朝,桓王不礼。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
 
    译文:周桓王三年(前717年),郑庄公前来朝见桓王,周桓王没有以礼相待。周桓王五年(前715年),郑国对周桓王有怨恨,于是郑国私自与鲁国交换属于周王室的许田。
 
    许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八年,鲁杀隐公,立桓公。十三年,伐郑,郑射伤桓王,桓王去归。
 
    译文:许田,是周天子用来祭祀泰山的土地。周桓王八年(前712年),鲁国权贵弑杀鲁隐公,然后拥立鲁桓公即位。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周王室出兵讨伐郑国,结果郑军射伤桓王,桓王铩羽而归。
 
    二十三年,桓王崩,子庄王佗立。庄王四年,周公黑肩欲杀庄王而立王子克。
 
    译文: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桓王去世,其子庄王佗继位。周庄王四年(前693年),周公黑肩谋划杀掉庄王改立王子克为周王。
 
    辛伯告王,王杀周公。王子克饹燕。
 
    译文:辛伯向庄王报告周公黑肩的密谋,庄王设计杀了周公黑肩。王子克则逃亡到燕国。
 
    十五年,庄王崩,子釐王胡齐立。釐王三年,齐桓公始霸。
 
    译文:周庄王十五年(前682年),庄王去世,其子厘王胡齐继位。周厘王三年(前679年),齐桓公开始确立霸主地位。
 
    五年,釐王崩,子惠王阆立。惠王二年。初,庄王嬖姬姚,生子穨,穨有宠。
 
    译文:周厘王五年(前677年),厘王去世,其子惠王阆继位。周惠王二年(前675年)。当初,庄王的宠妾姚姓女子,生下儿子颓,王子颓也因此得到周庄王的宠爱。
 
    及惠王即位,夺其大臣园以为囿,故大夫边伯等五人作乱,谋召燕、卫师,伐惠王。
 
    译文:等到惠王即位后,惠王夺取权贵大臣的园林作为自己的苑囿,所以大夫边伯等五个人密谋发动政变,谋划召集燕国、卫国的军队,共同推翻惠王。
 
    惠王饹温,已居郑之栎。立釐王弟穨为王。乐及遍舞,郑、虢君怒。
 
    译文:惠王得知后逃亡到温邑,不久又逃亡到郑国的栎邑。叛乱的贵族拥立厘王的弟弟颓为王,颓安排演奏全套的舞乐来感谢拥立自己的大臣,郑、虢两国的国君得知后大怒。
 
    四年,郑与虢君伐杀王穨,复入惠王。惠王十年,赐齐桓公为伯。
 
    译文:周惠王四年(前673年),郑国和虢国的国君联合出兵攻杀王颓,重新迎回惠王。周惠王十年(前667年),惠王赐齐桓公为霸主。
 
    二十五年,惠王崩,子襄王郑立。襄王母蚤死,後母曰惠后。
 
    译文:周惠王二十五年(前652年),惠王去世,其子襄王郑继位。周襄王的母亲早逝,后母就是惠后。
 
    惠后生叔带,有宠於惠王,襄王畏之。三年,叔带与戎、翟谋伐襄王,襄王欲诛叔带,叔带饹齐。
 
    译文:惠后为惠王生下一子叫叔带,叔带也得到惠王的宠爱,襄王一直为此担忧。周襄王三年(前649年),叔带与戎、翟密谋推翻襄王,襄王知道后计划除掉叔带,叔带得知后逃亡到齐国。
 
    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晋。王以上卿礼管仲。
 
    译文:齐桓公指派管仲前往调解戎人和周王室的矛盾,又派隰朋调解戎人与晋国的矛盾。襄王用上卿的礼仪招待管仲。
 
    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
 
    译文:管仲拒绝说:“我是地位卑微的官员,现在齐国内有天子任命的两位上卿国氏、高氏在。如果用春秋两季的朝聘礼仪来领受王命,我又将用什么礼仪回应呢?陪臣冒昧地请求拒绝这一礼节。”
 
    王曰:“舅氏,余嘉乃勋,毋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九年,齐桓公卒。十二年,叔带复归于周。
 
    译文:襄王说:“身为舅家的人,我要嘉奖你的功勋,先生不要谦让违背我的命令了。”管仲最终只接受下卿的礼仪并返回。周襄王九年(前643年),齐桓公去世。周襄王十二年(前640年),叔带重新回到周都。
 
    十三年,郑伐滑,王使游孙、伯服请滑,郑人囚之。
 
    译文:周襄王十三年(前639年),郑国入侵滑国,襄王派游孙、伯服为滑国求情,郑国却将王室使者囚禁起来。
 
    郑文公怨惠王之入不与厉公爵,又怨襄王之与卫滑,故囚伯服。
 
    译文:郑文公埋怨惠王复国却没有赐给郑厉公酒爵,又埋怨襄王把滑国交给卫国,因此把伯服囚禁起来。
 
    王怒,将以翟伐郑。富辰谏曰:“凡我周之东徙,晋、郑焉依。
 
    译文:襄王大怒,准备联合翟人讨伐郑国。富辰劝谏说:“周王室东迁,都是依靠晋国、郑国的力量。
 
    子穨之乱,又郑之由定,今以小怨弃之!”王不听。
 
    译文:王子颓发动叛乱,也是依靠郑国的力量才平定的,现在怎么能因为小的怨恨而抛弃与郑国的关系呢!”襄王不听。
 
    十五年,王降翟师以伐郑。王德翟人,将以其女为后。
 
    译文:周襄王十五年(前637年),襄王命翟人的军队讨伐郑国。襄王很感谢翟人,就准备立翟国宗室女为王后。
 
    富辰谏曰:“平、桓、庄、惠皆受郑劳,王弃亲亲翟,不可从。”王不听。
 
    译文:富辰又劝谏说:“平王、桓王、庄王、惠王都得到过郑国的帮助,大王抛弃亲近的人而去亲近翟人,不可以这样做啊。”襄王不听。
 
    十六年,王绌翟后,翟人来诛,杀谭伯。富辰曰:“吾数谏不从。如是不出,王以我为懟乎?”乃以其属死之。
 
    译文: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襄王废黜翟后时,翟人率军前来问罪,杀了谭伯。富辰说:“我多次劝谏大王都不听,如果我不出战,大王一定认为我在记恨他吧?”于是富辰率自己的私兵出战,最后战死。
 
    初,惠后欲立王子带,故以党开翟人,翟人遂入周。
 
    译文:当初,惠后想要立王子带,因此派党羽为翟人做内应,翟人出兵攻进周都。
 
    襄王出饹郑,郑居王于氾。子带立为王,取襄王所绌翟后与居温。
 
    译文:襄王逃亡到郑国,郑国把襄王安顿在氾邑。王子带被立为王,王子带还娶了襄王所废黜的翟后为妻,然后定居在温邑。
 
    十七年,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而诛叔带。
 
    译文: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襄王向晋国求救,晋文公接纳襄王并出兵诛杀了叔带。
 
    襄王乃赐晋文公珪鬯弓矢,为伯,以河内地与晋。
 
    译文:襄王于是赏赐晋文公玉圭、秬鬯、弓箭,任命晋文公为霸主,把河内的土地赏赐给晋国。
 
    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襄王会之河阳、践土,诸侯毕朝,书讳曰“天王狩于河阳”。
 
    译文: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晋文公召来襄王,襄王在河阳、践土与襄王会面,诸侯也都来朝见,史书讳诸侯召天子的做法所以称这一事件是“天子到河阳巡视”。
 
    二十四年,晋文公卒。
 
    译文: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晋文公去世。
 
    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译文:周襄王三十一年(前621年),秦穆公去世。
 
    三十二年,襄王崩,子顷王壬臣立。顷王六年,崩,子匡王班立。匡王六年,崩,弟瑜立,是为定王。
 
    译文:周襄王三十三年(前619年),襄王去世,其子顷王壬臣继位。周顷王在位六年去世,其子匡王班继位。周匡王在位六年去世,他的弟弟瑜继位,即周定王。
 
    定王元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次洛,使人问九鼎。
 
    译文:周定王元年(前606年),楚庄王出兵讨伐陆浑之戎,大军驻扎在洛邑附近,楚庄王派人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王使王孙满应设以辞,楚兵乃去。
 
    译文:定王派王孙满以言辞对答,楚国军队才撤退。
 
    十年,楚庄王围郑,郑伯降,已而复之。十六年,楚庄王卒。
 
    译文:周定王十年(前597年),楚庄王出兵包围了郑都,郑伯投降,不久后又复国。周定王十六年(前591年),楚庄王去世。
 
    二十一年,定王崩,子简王夷立。简王十三年,晋杀其君厉公,迎子周於周,立为悼公。
 
    译文:周定王二十一年(前586年),定王去世,其子简王夷继位。周简王十三年(前573年),晋国权贵杀害其国君厉公,然后从周都迎接子周,立其为晋悼公。
 
    十四年,简王崩,子灵王泄心立。灵王二十四年,齐崔杼弑其君庄公。
 
    译文: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简王去世,其子灵王泄心继位。周灵王二十四年(前548年),齐国权贵崔杼弑杀其国君齐庄公。
 
    二十七年,灵王崩,子景王贵立。景王十八年,后太子圣而蚤卒。
 
    译文:周灵王二十七年(前545年),灵王去世,其子景王贵继位。周景王十八年(前527年),周景王的王后及太子寿都早逝。
 
    二十五年,景王爱子朝,欲立之,会崩,子丐之党与争立,国人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杀猛。
 
    译文:周景王二十五年(前520年),景王宠爱王子朝,想要立其为太子,却在这时景王去世了,王子丐及其党羽与王子朝争夺王位,最终国人拥立景王的长子猛为王,王子朝于是攻杀猛。
 
    猛为悼王。晋人攻子朝而立丐,是为敬王。
 
    译文:王子猛就是周悼王。晋国出兵攻杀王子朝改立丐为王,即周敬王。
 
    敬王元年,晋人入敬王,子朝自立,敬王不得入,居泽。
 
    译文:周敬王元年(前519年),晋国出兵护送敬王回周都,此时王子朝已经自立为王,敬王无法进入周都,就暂时住在泽邑。
 
    四年,晋率诸侯入敬王于周,子朝为臣,诸侯城周。
 
    译文:周敬王四年(前516年),晋国联合诸侯护送送敬王回周都,王子朝成为臣子,诸侯为周敬王修筑周都城墙后撤军回国。
 
    十六年,子朝之徒复作乱,敬王饹于晋。十七年,晋定公遂入敬王于周。
 
    译文: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年),王子朝的党羽再次发动叛乱,敬王逃到晋国。周敬王十七年(前503年),晋定公最终将敬王送回周都。
 
    三十九年,齐田常杀其君简公。
 
    译文:周敬王三十九年(前481年),齐国权贵田常弑杀其国君齐简公。
 
    四十一年,楚灭陈。孔子卒。
 
    译文:周敬王四十一年(前479年),楚国攻灭陈国,同年孔子去世。
 
    四十四年,敬王崩,子元王仁立。元王八年,崩,子定王介立。
 
    译文: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周敬王去世,其子元王仁即位。周元王八年(前469年),周元王去世,其子定王介即位。
 
    定王十六年,三晋灭智伯,分有其地。
 
    译文: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赵、魏、韩三家联合攻灭智伯,瓜分了智氏的土地。
 
    二十八年,定王崩,长子去疾立,是为哀王。
 
    译文:周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年),周定王去世,其子去疾继位,即周哀王。
 
    哀王立三月,弟叔袭杀哀王而自立,是为思王。
 
    译文:周哀王在位仅三个月,他的弟弟叔袭杀害哀王而自立,即周思王。
 
    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杀思王而自立,是为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
 
    译文:周思王在位仅五个月,他的少弟嵬攻杀周思王而自立,即周考王。这三王都是定王的儿子。
 
    考王十五年,崩,子威烈王午立。
 
    译文:周考王十五年(前426年),考王去世,其子威烈王午继位。
 
    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为桓公,以续周公之官职。桓公卒,子威公代立。
 
    译文:考王在位时封他的一个弟弟在黄河南部,这就是西周桓公,考王还任命其继承了周公一职。桓公去世后,其子威公继承爵位。
 
    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於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
 
    译文:威公去世后,其子惠公继承爵位,惠公还将自己的小儿子安置在巩邑侍奉天子,自己号称东周惠公。
 
    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韩、魏、赵为诸侯。
 
    译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传国宝器九鼎莫名震动。威烈王策命韩、魏、赵为诸侯。
 
    二十四年,崩,子安王骄立。是岁盗杀楚声王。
 
    译文: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前402年),威烈王去世,其子周安王骄继位。这一年有盗贼杀害了楚声王。
 
    安王立二十六年,崩,子烈王喜立。
 
    译文:安王在位二十六年后去世,其子烈王喜继位。
 
    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
 
    译文:周烈王二年(前374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说:“最初周与秦是合一而后来才分开的,分开五百年以后又会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后会有霸主出现。”
 
    十年,烈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显王五年,贺秦献公,献公称伯。
 
    译文:周烈王十年(前369年),烈王去世,他的弟弟扁继位,即周显王。周显王五年(前364年),显王祝贺秦献公,献公称霸。
 
    九年,致文武胙於秦孝公。二十五年,秦会诸侯於周。
 
    译文:周显王九年(前360年),显王把祭祀文王和武王的祭肉送给秦孝公。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年),秦国在周都会见诸侯。
 
    二十六年,周致伯於秦孝公。三十三年,贺秦惠王。
 
    译文:周显王二十六年(前343年),周王室赐给秦孝公霸主的称号。周显王三十三年(前336年),显王祝贺秦惠王。
 
    三十五年,致文武胙於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其後诸侯皆为王。
 
    译文: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显王把祭祀文王和武王的祭肉送给秦惠王。周显王四十四年(前325年),秦惠王称王。从此以后诸侯都各自称王。
 
    四十八年,显王崩,子慎靓王定立。慎靓王立六年,崩,子赧(nǎn)王延立。王赧时东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译文:周显王四十八年(前321年),显王去世,其子子慎靓王定继位。周慎靓王在位六年后去世,其子赧王延继位。周赧王在位期间东、西二周各自为政。赧王将都城迁到西周。
 
    西周武公之共太子死,有五庶子,毋適立。
 
    译文:西周武公(当时名义上的周天子周赧王其实是寄居在这位西周武公老哥门下)的共太子去世,西周武公共有五个庶子,没有适合立为太子的。
 
    司马翦谓楚王曰:“不如以地资公子咎,为请太子。”左成曰:“不可。
 
    译文:司马翦对楚王说:“不如用土地来资助公子咎,为他请求太子之位。”左成说:“不可以。
 
    周不听,是公之知困而交疏於周也。不如请周君孰欲立,以微告翦,翦请令楚之以地。”果立公子咎为太子。
 
    译文:西周宗室是不会听从的,这样君上就知道自己处于困境,并且和周宗室的关系也会变得疏远了。不如去问问西周君想要立谁为太子,然后悄悄告诉给司马翦,司马翦再请楚国资助土地。”西周君果然立公子咎为太子。
 
    八年,秦攻宜阳,楚救之。而楚以周为秦故,将伐之。
 
    译文: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国攻打宜阳,楚国发兵营救。而楚国因为西周国帮助秦国的缘故,准备进攻西周国。
 
    苏代为周说楚王曰:“何以周为秦之祸也?
 
    译文:苏代为西周国劝楚王说:“为什么认为西周国帮助秦国是祸患呢?
 
    言周之为秦甚於楚者,欲令周入秦也,故谓‘周秦’也。周知其不可解,必入於秦,此为秦取周之精者也。
 
    译文:声称西周国帮助秦国比为楚国出力更多的人,是想让周加入秦国的阵营,所以有‘周帮助秦国’的说法。周知道自己无法解脱,就一定会加入秦国的阵营,这正是帮助秦国攻取周的妙计。
 
    为王计者,周於秦因善之,不於秦亦言善之,以疏之於秦。周绝於秦,必入於郢矣。”
 
    译文:我为大王考虑,周为秦出力要善待,不为秦国出力也要善待,这样才能让周和秦国疏远。周和秦国绝交,就一定会加入楚国的阵营了。”
 
    秦借道两周之间,将以伐韩,周恐借之畏於韩,不借畏於秦。
 
    译文:秦国在东西二周之间借道,准备入侵韩国,东周国担心借道给秦国会得罪韩国,不借道又会得罪秦国。
 
    史厌谓周君曰:“何不令人谓韩公叔曰‘秦之敢绝周而伐韩者,信东周也。
 
    译文:史厌对东周君说:“为什么不派人对韩国的公叔说:‘秦国敢从东周借道去攻打韩,是因为相信东周。
 
    公何不与周地,发质使之楚’?秦必疑楚不信周,是韩不伐也。
 
    译文:大人为什么不给东周一些土地,派人质去楚国呢?’这样秦国就一定会怀疑楚国,不再相信东周,这样就不会攻打韩了。
 
    又谓秦曰‘韩彊与周地,将以疑周於秦也,周不敢不受’。
 
    译文:到时候大人再派人对秦人说:‘韩国强行给予东周一些土地,将要用这样的办法使秦国怀疑东周,东周不敢不接受。’
 
    秦必无辞而令周不受,是受地於韩而听於秦。”
 
    译文:秦国一定没有让东周不接受土地的说辞,这样既得到了韩国的土地,又听从了秦国的命令。”
 
    秦召西周君,西周君恶往,故令人谓韩王曰:“秦召西周君,将以使攻王之南阳也,王何不出兵於南阳?
 
    译文:秦王召见西周君,西周君不愿意去,因此派人对韩王说:“秦国召见西周君,想要指使西周君出兵去攻打大王的南阳,大王为什么不出兵到南阳呢?
 
    周君将以为辞於秦。周君不入秦,秦必不敢逾河而攻南阳矣。”
 
    译文:西周君将会以此为不去秦国的说辞。西周君不去秦国,秦国一定不敢越过黄河去攻打南阳了。”
 
    东周与西周战,韩救西周。或为东周说韩王曰:“西周故天子之国,多名器重宝。
 
    译文:后来东、西二周交战,韩国出兵救援西周。有人为东周劝韩王说:“西周原来是天子的都城,有很多名贵的器物和珍宝。
 
    王案兵毋出,可以德东周,而西周之宝必可以尽矣。”
 
    译文:大王按兵不动,可以使东周感恩,而西周的珍宝也可以全部得到。”
 
    王赧谓成君。楚围雍氏,韩徵甲与粟於东周,东周君恐,召苏代而告之。
 
    译文:当时名义上的周天子周赧王被称为成君。楚国围攻雍氏,韩国在东周征用甲胄和粮食,东周君非常恐慌,就召见苏代并告诉他这些事情。
 
    代曰:“君何患於是。臣能使韩毋徵甲与粟於周,又能为君得高都。”
 
    译文:苏代说:“君侯为什么要为这件事担忧呢?我可以让韩国不在东周征用甲胄和粮食,又能让君侯得到高都的土地。”
 
    周君曰:“子苟能,请以国听子。”代见韩相国曰:“楚围雍氏,期三月也,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
 
    译文:东周君说:“先生如果能做到这些,我就率领全东周国的人都听命于先生。”苏代前往游说韩国相国说:“楚国围攻雍氏,约定三个月攻下,现在五个月也没能攻取,楚国正为此而担心。
 
    今相国乃徵甲与粟於周,是告楚病也。”韩相国曰:“善。使者已行矣。”
 
    译文:现在相国竟然在东周征用甲胄和粮食,这是在把自己所担心的事告诉楚国。”韩相国说:“你说的对。但是使者已经出发了。”
 
    苏代曰:“何不与周高都?”韩相国大怒曰:“吾毋徵甲与粟於周亦已多矣,何故与周高都也?”
 
    译文:苏代说:“那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东周?”韩相国大怒说:“我不在东周征用甲胄和粮食已经做出很大让步了,为什么还要把高都送给东周呢?”
 
    代曰:“与周高都,是周折而入於韩也,秦闻之必大怒忿周,即不通周使,是以弊高都得完周也。
 
    译文:苏代说:“送给东周高都的土地,这样东周就会转而加入韩国的阵营,秦国听说以后一定对东周非常愤恨,就不会和东周互通使节,这是用破败的高都来换取完整的东周。
 
    曷为不与?”相国曰:“善。”果与周高都。
 
    译文:为什么不给呢?”韩相国说:“你说的很对。”果然把高都送给了东周。
 
    三十四年,苏厉谓周君曰:“秦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皆白起也。
 
    译文:周赧王三十四年(前281年),苏厉对西周君说:“秦国打败韩、魏两国的军队,杀死师武,在北面取得赵国的蔺、离石等地,都是依靠白起的统帅能力。
 
    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
 
    译文:白起这个人善于用兵,又有天命相助。现在他又要率兵出塞去进攻魏都大梁,如果大梁被攻破,那么周都也就危险了。
 
    君何不令人说白起乎?曰‘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
 
    译文:君侯为什么不派人去劝说白起呢?就跟他说:“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擅于射箭。
 
    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
 
    译文:养由基射击距离百步的柳叶,百发百中。每次他练习射箭时身边都有几千人围观,众人都说他擅长射箭。
 
    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搤剑,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
 
    译文:一次有一个围观的男子站在他的身旁,说:”射术很好,可以让我教教你如何射箭了。”养由基听后大怒,放下弓,握住剑,说:‘客人有什么本事教我射箭呢?’客人说:‘不是我能教你左手持弓、右手拉弦的技术。
 
    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
 
    译文:距离百步的柳叶,百发百中,不好好休整,不久就会筋疲力尽,到时候就会无法瞄准,只要有一发不能射中,就会前功尽弃。’
 
    今破韩、魏,扑师武,北取赵蔺、离石者,公之功多矣。
 
    译文:现将军已经打败韩、魏两国的军队,杀死师武,在北面取得赵国的蔺、离石,将军的功劳已经很多了。
 
    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公不如称病而无出’。”
 
    译文:现在将军又要带兵出塞,经过东西二周,背靠韩国,去攻打大梁,只要有一战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将军不如称病而不出战。”
 
    四十二年,秦破华阳约。马犯谓周君曰:“请令梁城周。”
 
    译文:周赧王四十二年(前273年),秦国攻破了华阳险隘。马犯对西周君说:“我去游说魏国为西周国修筑城墙。”
 
    乃谓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则犯必死矣。犯请以九鼎自入於王,王受九鼎而图犯。”
 
    译文:于是马犯前往魏国对魏王说:“西周君如果因为担忧而死,那么我也一定会死。我可以亲自把九鼎献给大王,大王如果接受了九鼎就要考虑我所说的话。”
 
    梁王曰:“善。”遂与之卒,言戍周。因谓秦王曰:“梁非戍周也,将伐周也。王试出兵境以观之。”秦果出兵。
 
    译文:魏王说:“好。”于是他给马犯士兵,说是去戍守周都。马犯趁机又对秦王说:“魏国这不是要戍守周都,而是要攻打周都。大王可以试着派兵出境去观察他们的动向。”秦国果然出兵。
 
    又谓梁王曰:“周王病甚矣,犯请後可而复之。
 
    译文:马犯又对魏王说:“西周君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我所请求的事情以后再说。
 
    今王使卒之周,诸侯皆生心,後举事且不信。不若令卒为周城,以匿事端。”梁王曰:“善。”遂使城周。
 
    译文:现在大王派兵到周都,诸侯都会心生疑虑,以后再有行动也不会被信任了。不如让士兵为周国修筑城墙,来掩盖事情的初衷。”魏王说:“好。”于是魏王派兵修筑周都的城墙。
 
    四十五年,周君之秦客谓周曰:“公不若誉秦王之孝,因以应为太后养地,秦王必喜,是公有秦交。
 
    译文: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西周君前往秦国访问,一个宾客对周冣说:“先生不如去赞美秦王的孝心,趁机将应邑送给太后做她的汤沐邑,秦王一定会非常高兴,这样先生就和秦国有了交情。
 
    交善,周君必以为公功。交恶,劝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
 
    译文:与秦国关系好,西周君一定会认为是先生的功劳;如果关系不好,就劝说西周君来秦国的人就一定会获罪了。”
 
    秦攻周,而周勣谓秦王曰:“为王计者不攻周。攻周,实不足以利,声畏天下。
 
    译文:秦国出兵攻打周都,而周冣对秦王说:“我为大王考虑,还是不要攻打周都。大王攻打周都,实际上并不能获得足够的利益,却会让全天下诸侯害怕秦国的威名。
 
    天下以声畏秦,必东合於齐。兵弊於周。合天下於齐,则秦不王矣。
 
    译文:全天下因为这种威名而害怕秦国,就一定会去联合齐国。由于攻打周都而消耗兵力,让全天下都与齐国联合,那么秦国就不能够称王了。
 
    天下欲弊秦,劝王攻周。秦与天下弊,则令不行矣。”
 
    译文:全天下都想消耗秦国的实力,就会劝大王攻打周都。秦国顺应全天下的想法而被削弱,那么秦国得号令就很难通行了。”
 
    五十八年,三晋距秦。周令其相国之秦,以秦之轻也,还其行。
 
    译文: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赵、魏、韩三国共同抵抗秦国。西周国派其相国到秦国,由于秦国轻视西周国,因此西周国国相又返回国。
 
    客谓相国曰:“秦之轻重未可知也。秦欲知三国之情。
 
    译文:有一个宾客对相国说:“秦国的态度还无法知道。秦国很想知道韩、赵、魏三国的情况。
 
    公不如急见秦王曰‘请为王听东方之变’,秦王必重公。
 
    译文:大人不如马上去见秦王对他说:‘请让我为大王去刺探东方各国的情况。’秦王就一定会重视大人。
 
    重公,是秦重周,周以取秦也;齐重,则固有周聚以收齐:是周常不失重国之交也。”秦信周,发兵攻三晋。
 
    译文:重视大人,就相当于秦国重视西周国,西周国因此可以和秦国亲近;齐国重视也会西周国,那么自有周冣来和齐国亲善。这样周国就可以永远和大国保持交情了。”秦国信任西周国,于是发兵攻打赵、魏、韩三国。
 
    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
 
    译文: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秦国夺取了韩国的阳城、负黍,西周非常恐慌,背叛了秦国,与诸侯联合,发动天下的精锐士兵从伊阙山出兵攻打秦国,使秦兵无法到达阳城。
 
    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饹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於周。
 
    译文:秦昭王大怒,派将军摎攻打西周。西周君前往秦国,叩首认罪,将治下三十六座城邑,人口三万全部献上。秦国接受了西周君的进献,把他放回周地。
 
    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而迁西周公於狐。
 
    译文:同年西周君和周赧王去世,周地的民众都向东方逃亡。秦国得到九鼎等宝物,把西周君迁到於狐。
 
    後七岁,秦庄襄王灭东周。东西周皆入于秦,周既不祀。
 
    译文:七年以后,秦庄襄王攻灭东周。东西二周全部被秦国吞并,从此周朝的祭祀从此断绝。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
 
    译文: 太史公说:当世的学者都说周讨伐纣王,把都城建在洛邑,综上所述,其实并不是这样。武王营建洛邑,成王派召公以占卜来选择地点,把九鼎安放在那洛邑,可是周王室仍然定都丰、镐。
 
    至犬戎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邑。所谓“周公葬毕”,毕在镐东南杜中。秦灭周。
 
    译文:到犬戎攻杀幽王,周王室才彻底将都城东迁到洛邑。人们所说的“周公葬在毕”,毕在镐京东南的杜中。秦灭周。
 
    汉兴九十有馀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後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译文:汉朝创建九十多年以来,天子准备在泰山祭天,向东巡视到河南时,访求周朝的后裔,封其后人姬嘉三十里的土地,封号是周子南君,级别相当于列侯,来主持周王室祖先的祭祀。

标签组:

上一篇:《史记·周本纪》的原文以及翻译(西周)

下一篇:《史记·殷本纪》的原文以及翻译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