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
译文:越王勾践的祖先是大禹的后裔,是夏王少康的庶子。少康的这个庶子被封到会稽地区,勾践的先祖供奉继承着夏禹的祭祀。
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
译文:越国上到达官显贵下到平民百姓都是身上刺有花纹,剪短头发,他们开辟荒芜的土地,修筑了城邑。经过二十多代的繁衍,传到了允常。
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
译文:允常在位的期间,越国与吴国之间产生矛盾,经常互相攻伐。允常去世后,其子勾践即位,即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
译文: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吴王阖庐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后,便出兵攻打越国。
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
译文:越王勾践派出敢死队挑战吴军,越军的敢死队排成三行队列,敢死队冲到吴军阵前,大叫着然后一起拔剑自杀。
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
译文:吴军被越军这种奇葩的冲锋方式整懵了,都全神贯注的观看这越军的冲锋,越军趁吴军开小差的间隙突袭吴军,最终吴军在槜李被越军打败,越军还射伤了吴王阖庐。
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译文:吴王阖庐在临终时,告诉他的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能忘了我们与越国的仇恨。”
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译文: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勾践得到吴王夫差在国内不断地操练军队整军备战,准备伐越报仇,越王勾践计划先下手,准备赶在吴国攻伐自己之前出兵讨伐吴国。
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译文:范蠡劝谏越王说:“不能这样做。臣听说兴兵乃是凶器,发动战争是违背道义的,强行夺取是处事中最下一等的行为。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译文:搞阴谋诡计是违背道德的事,喜欢运用凶器,亲自尝试去做最下等的事情,天帝是会禁止这种行为的,做这种事的人不会有好下场的。”
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
译文:越王说:“我已经下了决定了。”于是出兵征伐吴国。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译文:吴王夫差听说越国来犯,立即调动国内所有精锐迎击越军,最终在夫椒大败越军。
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译文:越王勾践战败后,只凭借剩下的五千残兵退守于会稽山上。吴军追击并将其残部包围在会稽山上。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
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后对范蠡说:“我因为没有听从先生的劝告,以至落到这般下场,现在我该怎样解决呢?”
范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
译文:范蠡回答说:“能够保全自己的人,必须要能够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够平定危机与倾覆之难的人,必定能够得到百姓的拥护;能够正确处理事理的人,一定要能够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
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句践曰“诺。”
译文:现在大王唯有低声下气送吴王以厚礼,如果吴王还是不同意讲和,就只能自己充当人质去亲自侍奉吴王。”勾践说:“好。”
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句践请为臣,妻为妾。”
译文:于是越王勾践派遣大夫文种前往吴国求和。文种面见吴王时双膝跪地向前爬行,磕着头说:“大王的亡国之臣勾践派遣陪臣文种,斗胆来告知大王的属下,句践请求成为大王的臣子,勾践的妻子愿成为大王的婢女。”
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句践。
译文:吴王准备答应放过勾践。伍子胥劝吴王说:“上天已经将越国赐给了吴国,不可以答应放过越王。”文种回来后,将结果告知了勾践。
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
译文:勾践看求和无望后,便准备杀掉妻子儿女,焚毁各种宝物,与吴国决死一战。
种止句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
译文:文种劝阻勾践说:“吴国的太宰伯嚭非常贪财,我们可以用好处来引诱他,请大王派人暗中与其联络议和之事。”
于是句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
译文:于是句践就下令搜集了美女、宝物,派文种秘密地献给了太宰伯嚭。
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
译文:伯嚭收下礼物后,就带着文种前往拜见吴王。
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句践之罪,尽入其宝器。
译文:文种对吴王磕头说:“希望大王能够赦免勾践犯下的种种罪过,收下勾践所有的宝物。
不幸不赦,句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
译文:假如勾践不幸未能得到大王的赦免,勾践就会杀光他的妻子儿女,焚毁所有宝物,统领仅剩的五千兵马与吴军死战到底,这样的话大王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
译文:伯嚭也趁机游说吴王说:“越王已经准备投降成为我国臣子,假如将其赦免,对于我国来说是很有利的。”吴王准备答应越国方面的诉求。
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
译文:伍子胥再次进谏说:“大王现在不消灭越国,将来一定会追悔莫及。
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
译文:勾践是个贤能的君主,文种、范蠡都是当世良臣,倘若让他们回到越国,必然会作乱。”
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译文:吴王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建议,最终赦免了越王,罢兵回国。”
句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
译文:勾践被围困在会稽时,曾经伤心地叹息说:“我将会在这里终结我的一生吗?”
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译文:文种说:“商汤曾经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经被囚禁于羑里,晋文公重耳曾经逃奔翟国,齐桓公小白曾经逃难到莒国,但他们最终都能称王称霸。
由是观之,何遽(jù)不为福乎?”
译文:这样看来,今天今时的困境为什么就不能成为大王的福气呢?”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译文: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于是率残部返回越国,越王勾践从此勤劳刻苦,苦心经营,越王还把苦胆挂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坐着或躺着的时候,都会经常凝望着苦胆,吃饭时也会品尝苦胆;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
译文:勾践品尝苦胆时会对自己说:“勾践,你难道忘记了在会稽所受到的耻辱了吗?”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勾践还亲自参与耕地劳作,其妻子亲自织布,每天的饮食当中没有肉菜,不穿有多种颜色的华美服侍,待人谦恭有礼,礼贤下士,厚待宾客,救济贫苦百姓,吊唁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
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
译文:勾践希望由范蠡来主持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领兵打仗之类的事,文种比不上我;
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zhè)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译文:而振兴国家,安抚百姓的能力,我比不上文种。”于是勾践将全国的政务都托付给了文种,然后派范蠡与大夫柘稽前往吴国继续和谈,并充当人质。两年后吴王释放范蠡回越国。
句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
译文:勾践自会稽返回越国的七年时间里,始终在安抚越国的官员和百姓,希望能够报复吴国。
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吴必惧,惧则难必至。
译文:大夫逢同劝谏说:“国家才刚刚承受了流亡之难,现在才重新富庶起来,假如我们现在就整军备战,吴国必然会有所防备,如果吴国畏惧我们发展军事的话,那么越国的灾祸也就会随之降临。
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
译文:况且猛禽在袭击猎物之前,一定会故意隐匿自己的身型。
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
译文:现在吴国的军队正在与齐国和晋国交战,同时吴国又与楚国、越国有着很深的仇恨,现在的吴王名气虽大,但实际上已经损害到了周王室的威望,功德少而战功多,这样发展下去吴王一定会骄横狂妄。
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
译文:为国家着想,大王不如结好齐国,亲近楚国,依附晋国,并给予吴国诸多好处。
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句践曰:“善。”
译文:吴国的志向非常远大,必然会不断发动战争。我们联络以上这些势力,到时候齐、晋、楚三国出兵攻伐吴国时,越国就可以乘吴国疲于应付之时出兵击败吴国。”勾践说:“很好。”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
译文:过了两年,吴王准备出兵攻打齐国。伍子胥劝谏说:“大王现在不可以出兵伐齐。
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
译文:我听说越王勾践吃饭不吃两道菜,与百姓甘苦与共。这个人如果不死,将来一定会给我国带来祸患。
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
译文:越国对于吴国而言,属于心腹大患;齐国对于吴国而言,只相当于疥癣般的小病。希望大王暂时放弃攻打齐国的计划,先出兵灭掉越国。”
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
译文: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依然出兵攻打齐国,吴国在艾陵击败齐军,并俘获了齐国的高子、国子后返回吴国。吴王责备伍子胥。
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
译文:伍子胥说:“大王不要高兴的太早!”吴王听完后很生气,伍子胥准备自杀,吴王知道后阻止了他。
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
译文:越国大夫文种说:“我看吴王执政已经处于过于骄横自大的状态了,大王可以尝试着向吴王借粮,以此来试探吴王对待越国的态度。”
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
译文:文种前往吴国请求借粮,吴王打算借粮给越国,伍子胥规劝吴王不要借,吴王最后还是把粮借给了越国,越王于是暗自高兴。
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
译文:伍子胥对吴王说:“大王不听我的劝告,三年之后,吴国将会成为废墟!”
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
译文:太宰伯嚭听到伍子胥说的这些话,无数次就对待越国的政策与伍子胥发生激烈争论,并趁机在吴王面前进谗陷害伍子胥说:“伍员这个人表面忠诚,实际却是个残忍的人,伍员连自己的父亲与兄长都不管不顾,怎么可能真心为大王着想呢?
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
译文:大王从前计划讨伐齐国时,伍员就极力劝阻,不久后大王讨伐齐国获得大胜,他反而由此对大王心存怨恨。大王不防范伍员,伍员必定会作乱。”
与逢同共谋,谗之王。
译文:伯嚭又与越国大夫逢同合谋,向吴王进谗言诬陷伍子胥。
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
译文:吴王一开始并不相信他们的谗言,就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后来听说伍子胥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吴王因此大怒,说:“伍员果然欺骗寡人啊!”
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
译文:等伍子胥完成使命回国后,吴王派人赐给了伍子胥一把属镂剑并命其自杀。
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
译文:伍子胥大笑着说:“我辅佐你的父亲成就霸业,后来我又支持你作了吴王,当初你表示要将吴国的一半分给我,我并没接受,此事作罢,如今你反而听信谗言要杀我。
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译文:唉,你独自一人必然不能维持这个国家!”伍员告诉使者说:“你们一定要取出我的眼睛放置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好让我看到越国军队是怎么攻进都城的!”从此以后吴王任用伯嚭主持国政。
居三年,句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可乎?”对曰:“未可。”
译文:过了三年,勾践召见范蠡说:“吴王已经杀掉了伍子胥,现在吴王周围阿谀奉承的人很多,现在是攻打吴国的最好时机吗?”范蠡回答:“还不行。”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译文:到了第二年春季,吴王北上前往黄池与各诸侯会盟,吴国的精锐部队都跟随吴王北上,只留下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都城。
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
译文:勾践探得消息后再次询问范蠡,范蠡说:“可以了。”于是勾践派出善于水战的士兵二千人,精兵四万人,国王的卫兵六千人,各类军官一千人,出兵征讨吴国。
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译文:吴国留守的军队很快被越军击溃,越军杀掉了留守的吴国太子。
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
译文:吴国派人向吴王告急,此时吴王正在黄池与诸侯会盟,害怕天下诸侯知晓吴国战败的消息,就严格保密战败之事。
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译文:吴王完成黄池会盟之后,就派人送厚礼到越国与其讲和。越王估计自己还没有完全灭掉吴国的实力,就选择与吴国议和。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
译文:过了四年,越国再次出兵攻打吴国。此时吴国的军队及百姓都疲惫不堪,精锐军队全都战死在与齐国、晋国两国的战争中。
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
译文:结果越军大败吴军,并留下部队围困吴都三年,吴军战败,越军又将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
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译文:吴王派公孙雄袒露上身,跪地前行,向越王求和说:“孤助无援的臣子夫差向大王说几句肺腑之言,我从前在会稽得罪过大王,夫差不敢违背大王的命令,与大王讲和,让大王回到国都。
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欲许之。
译文:现在大王只要抬抬脚就可以诛杀孤臣,孤臣也必然服从,而我的心愿就是希望大王也能够如当年在会稽山时一样,赦免我的罪过吧!”勾践听完后于心不忍,准备答应夫差的诉求。
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译文:这时范蠡劝勾践说:“会稽之事,是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没有收下。如今上天将吴国赐予越国,大王难道要违抗天意吗?
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
译文:而且大王每天早晨上朝,一直到很晚才休息,不就是为了攻灭吴国吗?大王谋划讨伐吴国已有二十二年,现在确轻易就放弃了,大王觉得可以这样做吗?
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
译文:况且上天赐予的大王反而不接受,那么大王一定会反过来受到上天的责罚。‘砍伐树木制作斧柄,而斧柄的样式就在旁边。’大王难道忘记了会稽山上的厄运了吗?”
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
译文:勾践说:“我是想听从你的建议,但是我不忍心如此对待吴王的使臣。”
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
译文:范蠡于是下令击鼓进兵,说:“越王已经把大权交予了我,吴国使臣赶快离开,不然就要获罪了。”吴国的使臣哭泣着离开了。
句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
译文:勾践很怜悯夫差,就派人对夫差说:“我会将你安置到甬东,赐予你一百户人家。”
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译文:吴王夫差谢绝说:“我年纪大了,不能继续侍奉大王了!”
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译文:说完后便自杀了。夫差自杀时遮住自己的脸说:“我没有颜面见伍子胥啊!”越王埋葬了吴王,然后诛杀了太宰伯嚭。
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
译文:勾践攻灭吴国后,继续率军向北渡过淮河,与齐国、晋国在徐州会盟,还向周王献上贡品。
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
译文:周元王派人赐予勾践祭祀用的祭肉,还册封其为方伯(即象征霸主的称号)。
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译文:勾践率军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归,把淮河附近的土地赠给了楚国,还把吴国所占领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将泗水以东一百里的土地赠给了鲁国。
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译文:这一时期,越军横行于长江、淮河以东,诸侯都来朝贺,越王勾践被称为霸王。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译文:就在越王勾践最风光时,范蠡选择离开了越国,范蠡在齐国写信给大夫文种说:“飞鸟被猎杀干净了,良弓就要被藏起来;狡兔被杀掉了,猎狗也就即将被烹煮。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
译文:越王的脖子极长,嘴像鸟嘴一般尖,这种人只可以与其共患难,不能够与其共享乐。你为何还不离开越国呢?”文种看到书信后,便称病不再上朝。
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
译文:这时有人进谗言说文种想要谋反,越王赐给文种一把剑,说:“先生教寡人七种讨伐吴国的计策;
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译文:寡人只运用了其中三种就消灭了吴国,还有四种方法在你那里,先生就替寡人前***去的先王那里尝试一下那些计策吧。”文种听完后便自杀了。
句践卒,子王鼫(shí)与立。王鼫与卒,子王不寿立。王不寿卒,子王翁立。
译文:勾践去世后,其子越王鼫与继位。鼫与去世后,其子越王不寿继位。不寿去世后,其子越王翁继位。
王翁卒,子王翳(yì)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无强立。
译文:翁去世后,其子越王翳继位。翳去世后,其子越王之侯继位。之候去世后,其子越王无强继位。
王无强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强。
译文:越王无强在位时,越国兴兵向北攻打齐国,向西攻打楚国,与中原各诸侯争雄。
当楚威王之时,越北伐齐,齐威王使人说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
译文:在楚威王在位时期,越国向北攻打齐国,齐威王派人告诉越王说:“越国如果不讨伐楚国,大而言之,无法称王,小而言之,无法为霸。
图越之所为不伐楚者,为不得晋也。韩、魏固不攻楚。
译文:我猜测越国之所以不去入侵楚国,是由于没有得到晋国的帮助。韩、魏两国原本就不会去有进攻楚国的想法。
韩之攻楚,覆其军,杀其将,则叶、阳翟危;
译文:假如韩国出兵攻击楚国,韩国的军队会覆灭,将领会被杀,那么韩国叶城和阳翟两地就危险了;
魏亦覆其军,杀其将,则陈、上蔡不安。
译文:假如魏国出兵攻打楚国,那么魏国的军队也会覆灭,将领也会被杀,那么原属于魏国的陈和上蔡地区也就不安全了。
故二晋之事越也,不至于覆军杀将,马汗之力不效。所重于得晋者何也?”
译文:因此韩、魏两国追随越国,也不会为了越国而冒着军队覆灭、将领被杀的风险去尽全力协助越国的。大王如此重视得到韩、魏两国的帮助,是为什么呢?”
越王曰:“所求于晋者,不至顿刃接兵,而况于攻城围邑乎?
译文:越王说:“我们对韩、魏两国的要求,并非让他们出兵攻打楚国,更何况是让他们攻城围邑呢?
愿魏以聚大梁之下,愿齐之试兵南阳莒地,以聚常、郯之境;
译文:我们希望魏军能够集结在大梁城下,希望齐军能够在南阳、莒地练兵,集结于常、郯一带;
则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间不东,商、于、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
译文:如此一来方城以北的楚军就不敢南下,淮河、泗水之间的楚军就不能东进,商、于、析、郦、宗胡等中原信道以西的楚军;
不足以备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
译文:就不足以防御秦军,江南地区以及泗水流域的楚军就不足以对付越军。
则齐、秦、韩、魏得志于楚也,是二晋不战而分地,不耕而获之。
译文:那么齐、秦、韩、魏四国就能够在楚国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这样,韩、魏两国就能不用战斗而分得土地,不用耕种就得到收获。
不此之为,而顿刃于河山之间以为齐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计,奈何其以此王也!”
译文:现在不这样做,韩、魏两国却在黄河、华山一带与中原各国作战,受齐、秦两国利用,我们寄予厚望的韩、魏两国如此失策,怎么能够依靠这些诸侯国来称王呢!”
齐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贵其用智之如目,见豪毛而不见其睫也。
译文:齐国使者接着说:“越国侥幸还没有灭亡!我不崇尚他们运用智谋就像运用眼睛那样,能够看清楚毫毛却看不清自己的眼睫毛。
今王知晋之失计,而不自知越之过,是目论也。
译文:如今大王知道韩、魏两国有失策之处,却不知道自己越国的过失,这便是刚才我用眼睛做的比喻。
王所待于晋者,非有马汗之力也,又非可与合军连和也,将待之以分楚众也。
译文:大王对韩、魏两国的期待,并不是期望两国来协助自己创建功业,也并非与两国联合,只盼望两国可以分散掉楚国的兵力
今楚众已分,何待于晋?”越王曰:“奈何?”
译文:。如今楚国的兵力已经很分散了,何必要等韩、魏两国帮忙呢?”越王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曰:“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于中,以至无假之关者三千七百里;
译文:齐国使臣说:“楚国的三位大夫各率军队已经布置了九军,向北包围了曲沃、于中,直达无假关,战线有三千七百里之长;
景翠之军北聚鲁、齐、南阳,分有大此者乎?
译文:楚将景翠所率的军队集结到北部的鲁国、齐国与南阳一带,楚国的兵力还能比这更分散吗?
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译文:况且大王所设想的是让韩、魏两国与楚国这件彼此相斗;假如韩魏两国与楚国之间没有发生战争,越国就不会出兵,这便是只知道两个五却不知道一个十了。
此时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
译文:现在有着如此大好的机会却不出兵进攻楚国,我因此知道越王大而言之不足称王,小而言之不能称霸。
复雠、庞、长沙,楚之粟也;竟泽陵,楚之材也。
译文:况且雠邑、庞邑、长沙,是楚国的主要产粮区;竟泽陵,是楚国的木材产区。
越窥兵通无假之关,此四邑者不上贡事于郢矣。
译文:越国出兵打通无假关,这四个城邑就不能再向楚国提供粮食与木材了。
臣闻之,图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
译文:我听说想称王,就算没有成功也还能够称霸。但是不能称霸,是由于失去了王道。
故愿大王之转攻楚也。”于是越遂释齐而伐楚。
译文:因此希望大王能够转而出兵攻击楚国。”于是越国就放弃进攻齐国的军事行动,转而出兵攻打楚国。
楚威王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
译文:楚威王发兵迎击越军,楚军大破越军,楚军斩杀了越王无强,楚国还顺势将原属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之楚军后又在在北部的徐州大败齐军。
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
译文:越国经此一战后开始分崩离析,越国宗室各族子弟们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越国宗室后裔大都在长江南部的沿海地区建国定居,从此服服贴贴地向楚国朝贡。
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
译文:七代后,越国君位传到闽君摇,闽君摇参与了诸侯推翻秦朝的行动。
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
译文:汉高帝刘邦也因此又恢复了闽君摇的越王身份,延续了越国的奉祀。东越、闽君都是越国后代所建立。
范 蠡 部 分
范蠡事越王句践,既苦身戮力,与句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
译文:范蠡侍奉越王勾践,竭尽全力身心具劳,为越王勾践出谋划策二十余年,最后辅佐越王勾践攻灭吴国;
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
译文:为越王勾践一雪会稽山之耻,越军北渡淮河,越军逼近齐、晋两国,在中原向各国发号命令;
以尊周室,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
译文:尊奉周王室,越王勾践因此成为霸主,范蠡被越王封为上将军。
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译文:回到越国后,范蠡认为自己名声太大,很难长期安居,况且勾践的为人,只能与其同患难,却难以与其共享安乐;
为书辞句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
译文:便写信辞别勾践说:“我认为君主有忧劳,臣子就应该为其劳苦分忧,君主受辱,臣子就应为其死难。
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译文:从前大王在会稽受辱,我没有为君而死的原因是为了替大王报仇雪耻。如今耻辱已经得到洗刷,大王请惩戒我在会稽之时让君王受辱的罪过,杀了我吧。”
句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
译文:勾践说:“孤将和先生一起分享越国。先生不同意的话孤就会惩罚你。”
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
译文:范蠡说:“君王推行命令,而臣子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
译文:范蠡就带上自己的珠宝细软,私下与其随从乘船渡海而去,终其一生也没有返回越国。
于是句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
译文:于是勾践下令将会稽山作为范蠡的封邑。
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chī)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译文:范蠡从海路来到齐国,更名换姓,自称鸱夷子皮。范蠡带领族人及随从在海边耕种,辛勤劳作,父子一起治理产业。
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
译文:没过多久,范蠡家就已经积累了数十万资产。齐国人听说范蠡极为贤能,就推举他担任相国。
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
译文:范蠡感叹着说:“居家置业达到千金,官至相邦,这便是普通百姓所能到达的顶点了。长期享有尊名,是不吉利的。”
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而怀其重宝,间行以去,止于陶。
译文:于是归还了相印,散尽所有家产,分别送给朋友和乡亲,带上贵重的珍宝,秘密的离开,来到陶地定居。
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为生可以致富矣。于是自谓陶朱公。
译文:范蠡认为陶地乃是天下中心,商路通达,在这里做生意能够致富。于是范蠡自称为陶朱公。
复约要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
译文:依然约定父子从事耕种、畜牧,贱买贵卖,等待时机成熟就将货物转卖出去,获得十分之一的利润。
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
译文:过了不久,范蠡就又积聚了巨额的财富。天下人都称赞陶朱公。
朱公居陶,生少子。少子及壮,而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
译文:朱公定居在陶地期间,其妻妾为其生下了他排行最小的儿子。小儿大后,朱公的次子因杀人获罪,被囚禁在楚国。
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
译文:朱公说:“杀人偿命,理所应当。
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
译文:但是我听说,家中有千金财富的子弟,不应在闹市被杀。”就嘱咐他的小儿子前往楚国探望自己的哥哥。
乃装黄金千溢,置褐器中,载以一牛车。
译文:于是朱公拿出黄金一千镒,放在褐色容器内,用一辆牛车运载。
且遣其少子,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译文:准备派小儿子启程前往,朱公的长子坚决请求前往楚国探视弟弟,可是朱公没有同意。
长男曰:“家有长子曰‘家督’,今弟有罪,大人不遣,乃遣少弟,是吾不肖。”
译文:朱公的长子说:“家里的长子被称为‘家督’,如今弟弟犯罪,父亲却不让我去,却派小弟前往,这说明我很不孝。”
欲自杀。其母为言曰:“今遣少子,未必能生中子也,而先空亡长男,奈何?”
译文:长子因此想要自杀。他母亲替他讲情说:“如今你派小儿子前往探视二儿子,未必能救下二儿子,却反而白白地让长子丧命,你这样做怎么可以呢?”
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
译文:朱公不得已就改为派长子前往探视二儿子,还写了一封信让他交给自己的老友庄生;
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jī)数百金。
译文:并吩咐说:“到了楚国,将这一千金送达庄生的住所,一切听从他的安排,千万不可以与他争论。”朱公的长子离家时,还私自携带了数百镒黄金。
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
译文:朱公的长子到了楚国后,庄生的住宅背靠楚都的外城墙,要拨开很多杂草才能找到他的家门,居住条件十分艰苦。但是朱公长子依然将书信与千金按其父亲的吩咐交给了庄生。
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
译文:庄生说:“你迅速离开楚国,千万不可以停留!等你弟弟获释了,也不要询问原因。”
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译文:朱公的长子离开了庄生家,就没有再拜会庄生,但却私自留在了楚国,用自己私下带来的黄金贿赂楚国的达官显贵。
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自楚王以下皆师尊之。
译文:庄生虽然居住在穷困简陋的地方,但却以廉洁正直闻名楚国全国,自楚王以下都将他当作师长一般敬重。
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
译文:等到朱公送来黄金,庄生也不是有意要接受这些黄金,而是准备事情办成后归还原主表示信用。
故金至,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有如病不宿诫,后复归,勿动。”
译文:因此黄金送来后,庄生告诉妻子:“这是朱公的黄金。假如我突然去世,来不及吩咐你,记得日后要将其物归原主,不要动用。”
而朱公长男不知其意,以为殊无短长也。
译文:朱公的长子并不知道庄生的意思,认为黄金送给他也对弟弟的生死起不到作用。
庄生闲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此则害于楚。”
译文:庄生找了个适当的时机觐见楚王,对楚王说:“天上的某颗星体运行到了某个星宿的位置了,这对于楚国来说是灾祸啊。”(有个粉丝朋友搞不明白这一段是什么意思,我也是半懂不懂的,只能大概的解释一下:
这一段庄生具体也没有描述某星是那颗星,但对于古人来说火星是一颗灾星,我们姑且就认为庄生所描述的“某星”就是火星,火星在当时又被称为“荧惑”;
而楚国所对应的星宿是翼、轸二宿属于南方七宿之二,我们姑且就认为庄生所描述的“某宿”就是翼、轸二宿;
按照我个人理解这一段庄生跟楚王描述的应该是火星运行到翼、轸二宿任何一宿的位置时,楚国或者楚王就会发生不好的事件,比如有一本唐代兵书《太白阴经》中有过关于“荧惑犯翼”的记载,书上记载的是:“荧惑入翼四月,楚主死,旬相死。”荧惑犯翼都把楚王犯死了,肯定是对楚国不好了,以我的认知我也只能解释这么多了。)
楚王素信庄生,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
译文:楚王一直都很信任庄生,说:“如今该怎么办呢?”庄生说:“唯有推行仁德,才能够消除灾祸。”
楚王曰:“生休矣,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
译文:楚王说:“先生不用说了,寡人会施德于百姓的。”于是楚王派使臣把收藏三钱的府库严密地封存起来。
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曰:“何以也?”
译文:楚国收受了贿赂的贵族惊喜地告知朱公的长子说:“国君即将大赦天下了。”朱公长子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曰:“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
译文:贵族说:“大王每次将要大赦时,往往会首先封存储备三钱的府库。昨天夜里大王已经派人封闭了府库。”
朱公长男以为赦,弟固当出也,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
译文:朱公长子觉得楚国既然已经大赦,弟弟自然也就会被释放,可惜那千金白白送给了庄生,没起到作用,于是又去拜会庄生。
庄生惊曰:“若不去邪?”长男曰:“固未也。
译文:庄生非常吃惊地说:“你还没有离开楚国吗?”朱公长子说:“我本来就没走。
初为事弟,弟今议自赦,故辞生去。”
译文:当初是为了解救弟弟之事而来,如今听说楚国即将大赦,弟弟自然会被释放出来,所以特地来向先生告别。
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
译文:”庄生知道朱公长子的意思是想要拿回黄金,就说:“那你自己进屋取走黄金吧。”
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
译文:朱公长子于是就自己到屋中取走了黄金,还暗自得意。
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
译文:庄生对被后辈戏弄感到羞耻,于是又进宫对楚王说:“我上次所说的星宿不利的事,大王说要用修德来解决这个不利于大王的天象。
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
译文:如今我在外面,听到路人都说由于陶地的富人朱公的儿子杀人被囚禁在楚国,他家拿出诸多钱财来贿赂大王身边的人,因此大王并非由于体恤百姓而大赦,而是由于想赦免朱公儿子的缘故。”
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
译文:楚王听完大为恼怒,说:“寡人尽管德行不够,但怎么会为了朱公儿子而进行大赦布施恩惠呢?”于
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
译文:是楚王下令先立即判决并诛杀朱公的儿子,第二天才发布大赦的命令。朱公的长子最终只能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家。
至,其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
译文:到家后,他母亲和陶邑的人都感到很悲伤,唯有朱公一个人发笑,说:“我本来就知道他必然会害死他的弟弟!
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
译文:他并非不疼爱自己的弟弟,只是他有割舍不下的东西。他儿时与我在一起,历经诸多困苦,清楚谋生的艰难,所以对于财物的得失过于重视。
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乘坚驱良逐狡兔,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非所惜吝。
译文:而他的小弟弟,出生时就只看到我极为富有,乘坐坚固的车,驱赶着优良的马匹,追逐着狡兔,不清楚钱财从何而来,因此花钱毫不吝惜。
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
译文:当初我想要派小儿子去,本来就是由于他舍得花钱。
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吾日夜固以望其丧之来也。”
译文:而长子却做不到,结果最后害死了他的弟弟,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是合乎道理的,并不值得难过。我原本就日夜等待着他将二儿子的尸体运送回来。”
故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非苟去而已,所止必成名。
译文:因此范蠡三次迁移,扬名天下,范蠡离开任何一个地方并非只是避名,范蠡每定居在一个地方,就必然能够功成名就。
卒老死于陶,故世传曰陶朱公。
译文:范蠡最后老死在陶地,所以后世相传称他为陶朱公。
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
译文:太史公说:禹的功绩非常大,疏导九川,安定九州,直到今天中原地区依然平安。
及苗裔句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号称霸王。
译文:等到其后世子孙勾践时,劳苦身心,焦苦思虑,最终攻灭了强大的吴国,并向北方的中原各国陈兵炫耀武力,尊崇周室,号称霸王。
句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
译文:难道说勾践不贤能吗!大概是因为他拥有夏禹的遗风吧。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臣主若此,欲毋显得乎!
译文:范蠡三次迁徙都留有美名,声名流传后世。臣子与君主能够到如此地步,就算自己不想宣扬自己的显赫,但是可能吗?
标签组:
上一篇:《史记·赵世家》的原文以及翻译
下一篇:《史记·楚世家》的原文以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