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稂不莠”是个成语,其中的“稂”音为láng(郎),“莠”音为yǒu(友),“稂”、“莠”都指的是混在禾苗中的野草。
“不稂不莠”语见《诗经·小雅·大田》:“即坚即好,不稂不莠。”
意思是庄稼长的很好,田里没有野草。后来,人们把《诗经》中“不稂不莠”的意思改为“即不象稂,又不象莠”,用来比喻不成材或沒出息的人。例如,《红楼梦》第八十四回:“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倒耽误了人家的女孩儿,岂不可惜?”
元明时期,称平民子弟为“郎”,官僚贵族子弟为“秀”,于是有人把“不稂不莠”改为“不郎不秀”,意思为“即不象郎,又不象秀”,也比喻不成材或沒出息的人。例如,明朝田艺蘅《留青日札·沈万山秀》:“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标签组:
上一篇:禅宗六祖,姓名及出生年月,享年盘点
下一篇:“一抔黄土”中的“抔”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