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为两个成语,人们经常把这两个成语连起来使用。
“否极泰来”中的“否”,读音pǐ(劈),不能读为fǒu(缶)。
否、泰,本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天地不相交、不相会叫“否”,天地相交、相会叫“泰”,否、泰分别代表凶和吉,二者可以互相转化,快乐到了极点反生悲哀,坏事到了尽头好事就会到来。就是说事物发展过了头必然会向对立面传化,乐化悲,凶化吉,可用于对世事发展的说明,也可用以说明矛盾转化的折理。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源自于明朝施耐庵长篇小说《水浒传》二十六回,这回里在讲到西门庆和潘金莲毒死武大郎后,终朝取乐,任意歌饮,武松却要回来了时说,“常言道:‘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指祸事就要来了。
标签组:
上一篇:佛教否认苦和乐的相对性及界限,以人生为苦带来悲观厌世思想是偏见
下一篇:“如火如荼”中的“荼”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