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已经在公众面前消失数年的李讷出现在了河北慈善总会。
听闻河北地区人民受灾,时年已经83岁的老人以个人名义捐出10000元,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0000元的捐款数字并不算多,相较于如今的明星网红动辄百万千万的巨款,这笔钱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李讷的这一笔捐款数目虽小,但却令人久久难以释怀。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李讷的捐款是一笔跨越时空的捐赠,也是毛主席留给这个国家最后的关怀。
李讷是毛主席的女儿,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与主席仍然保留直系血脉的人。
在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出于保密需要,化名“李得胜”,于是便给自己的两个女儿改姓为李,结合《论语》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分别取名为李敏和李讷。
毛主席为两个女儿改姓为李的另一重目的是,希望两个孩子能够低调行事。
李敏李讷上学之时,新中国已经成立,全国人都知道毛主席的大名,如果两个孩子曝光了身份,那在学校岂不是要被惯坏了?
正因如此,毛主席才违背了传统,坚持让两个孩子姓李。
李讷生性活泼,是毛主席最喜欢的一个孩子。
李讷生于1940年,当时的主席为了前线战争经常忙碌到两三天不睡觉,而李讷就承担起了督促主席休息的工作。
早在李讷两三岁时,她就学会了自己的第一句话,那就是:“爸爸,散步去。”
每当听到这句话,毛主席才愿意暂时放下地图,带着她出去走一走。
新中国成立后,这时的毛主席陷入到了更加辛苦的工作之中,就连李讷也不能每天见到父亲,但是父女二人的感情依然十分的深厚。
毛主席的家风向来都是极其严格的。
对于子女们,他一是要求不谈门第,让孩子们做一个普通人,如果要入党那就做普通同志,不允许搞任何特权,第二是要求勤俭节约,不能凭借着自己的身份获得特殊待遇。
正因如此,1949年的时候,李讷进入北京育英小学时,在家长一栏填的是“王鹤滨”。
王鹤滨是毛主席的医生,他38年参加革命的,由于一直负责后勤工作,他的名字可以说是无人问津。
得益于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讷的身份都没有暴露。
平日里,李讷生活十分俭朴,到了中学时期,她每月的生活费也只有二十来块钱。
二十来块钱放在当时并不算少,但是,这笔钱李讷不单单要承担全部的生活费用,就连书本和搭公交车的钱,也要从中提取,真正能够让李讷自由花费的部分是很少的。
直到多年以后,李讷仍然清晰的记得,当时的自己每一分钱都要规划着花,如果自己不小心花超了,接下来就得勒紧裤腰带生活了,一直捱到下个月。
3年困难时期,李讷和同学们一起在学校里吃食堂大锅饭,当时的她经常跟父亲诉苦,称在学校里根本吃不饱。
每次看到女儿干瘦的模样,毛主席总是十分心疼,但是他还是忍了下来,说:“困难是暂时的,要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要起到带头作用……”
当时有工作人员建议,就算李讷平日在不开小灶也就算了,放假期间,带孩子吃顿好的也没什么。
但毛主席的态度却十分坚定:“和老百姓比起来,李讷的生活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其实我心里也不好受,可谁叫她是我的女儿呢?越是在困难的时期,越是要严于律己,还是恪守本分的好。”
对于父亲的教诲,李讷始终牢记于心。
1959年3月,李讷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在进入大学以后,考虑到当时的大学里有不少老师都是革命时期走出的老同志,为了防止李讷的身份被人识破,毛主席在这一阶段再次为其改名“肖力”,直到大学毕业以后,才重新改回了李讷。
大学毕业以后,李讷到了《解放军报》做编辑,主席早年曾经立了一条“家规”,那就是说:只要自家的孩子们有了收入,那么家里就不再给钱。
对于这条家规,李讷一直严格遵守,哪怕当时的她每月津贴只有十几元,她也从未向家里开口。
李讷唯一一次向家里求援发生在1972年。
当时的李讷刚刚与自己的丈夫离婚,一个人带着孩子十分辛苦,生活陷入拮据。
走投无路之下,李讷只好给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张耀祠写了一份信件,希望组织上能够给自己一定的扶助。
最初接到信件以后,张耀祠自己都吃了一惊,李讷作为毛主席的亲生女儿,如果生活有困难,干嘛不直接给主席写信呢?
随后,他拿着这封信找到了主席,并草拟了一张申请条。
当得知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主席的脸上极其罕见的闪过了一丝愧疚,他沉默许久,终于开口:“不用再批条了,给点钱,你说该给多少钱?”
对于主席的家事,张耀祠不方便开口,短暂的沉思之后,他回答道:“李讷这次的困难不小,我觉得给个几千块钱吧。”
最终,毛主席做出了决定,那就是一次性给李讷拿出8000块来,主席又补充道:“也给李敏拿八千吧。”
这笔钱全部来自于毛主席的稿费,毛主席的一生著作等身,且常常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各大报纸引用,这也使得他积攒下来了一笔数千万元人民币的稿费。
平日里,这笔钱一直由中央办公厅特会室保管,用于中央办公厅开支,主席平日里最多也只是支一些钱来买烟买茶。
一口气为两个孩子拿一万多块钱,这还是第一次,由此可见,对于两个女儿,主席的内心是由愧疚的,认为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们。
八千元在那个年代是一笔巨款,有了这笔钱,李讷的生活困境得以化解。
但是,得益于主席从小的教导,哪怕明知道这是父亲给自己的钱,李讷也不敢随意花费,在平日的生活里,她仍然处处节省,甚至不愿意为自己添一身新衣服。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我国的服装产业已经颇具规模,到处都是成衣店。
但李讷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哪怕是在生活条件已经极大改善的情况下,她仍然坚持过去的老传统,那就是搜罗布料,缝缝补补,自己做衣服。
自己找布料做出来的衣服,当然不可能比成衣店里要好,很多情况下都有明显的色差,李讷回忆道,当时有朋友说自己穿的是一件“七色衣”,但是自己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在个人住处方面,李讷也是一切从简,李讷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租房子住,家里陈设甚至比不上普通工人,一没壁纸,二没地砖,墙上抹的是白灰,家具全是旧的。
很多李讷的长辈和朋友在来到她 的住处时都很难相信,一国领导人之女,居然住在这样的地方。
毛主席晚年的时候身体情况已经很差了,就连李讷也无法见到自己的父亲。
1976年的9月9日的时候,毛主席在病痛中离世,当时的李讷正在工作,得知这一消息,她当场愣住泪如雨下。
她的一生,陪伴在父亲身边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以至于父亲离去,她都见不到最后一面,这成为了李讷心中永远的遗憾。
主席去世以后,李讷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主席的子女,此时的她也开始重新意识到自己的生命的意义。
李讷本人没有太高的职务,但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也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李讷平时的生活十分的低调,无论是衣食住行,一切都从简。
但是,每当国家需要社会号召捐款,她总是会冲在第一个,作为一个83岁的老人,再加上长期身体不好,需要买药看病,李讷能够拿出来的钱是极其有限的。
但是老人所捐出来的每一分钱,都代表着自己的一份心意,这让人颇为感动。
李讷身上所承载的,是一代伟人淳淳家风,也是老一代革命家的优良传承。
这样的一万元,其背后所承载的东西,价值千金。
毛主席所留给我们的,不单单是一个稳定幸福的国家,更留给我们一份来之不易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标签组:
上一篇:农户年满60也需缴费?中央决策2023年“城乡医疗保险需”交380元
下一篇:还击开始了!国安逮捕大量在中间谍,澳方施压希望释放狱中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