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四十的白居易得女,写下一首诗,却一语成谶预言了女儿的死亡

看文网 > 历史解密 > 中国古代史 > 2022-11-14 20:47

    与父母而言,纵使有千万家产,也不如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活安逸让人来得舒心。
 
    不只是普通人家的父母,即便是飘逸洒脱的“诗王”白居易,也是这一般的想法,原本不在乎亲情的他,也在时光的磋磨之中,愈发珍视亲情的重要性。
阿罗
    只可惜世间事本就没有什么一帆风顺,老来得女的白居易,本来满心欢喜,诗兴大发挥洒着自己对于女儿的期许与盼望,没想到这诗中一句一语成谶,倒成了女儿早夭的预警……
 
    书本上没有的“诗王”
 
    常见于课本诗稿中的白居易,常与另外两个人相提并论,共同被誉为唐代三大诗人。
 
    比起诗风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的“诗圣”杜甫以及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仙”李白,白居易风格变化较大。
 
    安史之乱之前是安逸闲适,而之后的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的苍凉。如今他留存于世不下3000篇诗作,多有名篇佳作供人赏析,但是却鲜少有人了解诗文背后的白居易,了解他的感情生活。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公元前772年生于河南新郑。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虽然官衔都不大,但是也算是饱读诗书的一家。
 
    而同时,他出生的时候,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乱世之中,安史之乱正是闹得凶的时候,他的出生地也正在经受着战火波及,民怨载道。
 
    不过白居易很幸运,因为他的父亲经过了官职的调动,一家人从动乱的河南搬到了苏州,那个地方还没有多少的战火波及。
 
    白居易在这里还有机会可以投入到学习之中,家人也支持着他。白居易不舍昼夜地学习,对于读书也展示出了不同于常人的热忱与执着。
 
    甚至有传言说白居易为了学习废寝忘食,甚至学到整个头发都白了也浑然不知。而这份坚持与热情自然也让他无心家庭和子嗣。
 
    公元前799年,白居易28岁的时候他成功考取了进士。他的先祖一样入了仕途。这时候的他,还是年轻人的一番模样。
 
    作诗挥洒大多都是与文会友或者是挥别好友临别赠诗。最著名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出自于这个时代。
 
    因为白居易见多了人间疾苦,又是出生在战火燎原的时代,更是有着许许多多对于黎民百姓的关注与沉淀。
 
    也正是这样,无论是在外做官还是回到长安做官,他都是以事业为主,也因此白居易是和杜甫一样被后世评为属于现实主义一派的代表诗人。
 
    这也让很多人错误地认为白居易的生活过得一直都不好。最能“证实”这一点的,就是白居易三十七岁才娶到老婆。
 
    但事实并非如此,有关白居易娶妻晚这个问题,其实背后有着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在其中。
 
    为初恋误了终身
 
    年轻时候的白居易曾经遇到过一位青梅竹马的女孩,传说名叫湘灵。
 
    这个湘灵是一个贫民女子,两人算是青梅竹马,一同长大,两人那时也是情窦初开,有了相互托付的心肠。
 
    为了她,白居易甚至违背了纲常伦理,拒绝了母亲为自己成家择妻的打算,他想着一定要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了之后有了话语权,再回来正式地娶这位女子。
 
    于是年轻的书生白居易为了追求自己入仕的梦想,只能独自进京,与湘灵话别。
 
    那时候的白居易创作的《寄湘灵》、《长相思》等佳作,便是有感而发所创作,其中更是留下了诸如“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等千古名句。
 
    之后过去了两年,白居易如愿考上了进士。当时的白居易第一想法,是要回乡找回湘灵,只可惜一直对湘灵不满意的母亲,依旧不同意白居易的要求。
 
    这时候的白居易便动了终身不娶的打算,但是在当时那个是时候,身为官场之人,没有正妻只会被人指摘。
 
    更何况白居易不知道的是,白居易回来之前,湘灵便已经被父母说媒,嫁了出去。没有任何希望的寄托,湘灵本来也不该为这白居易守节。
 
    就是这样最终的白居易没有娶到湘灵,二人就此错过。
 
    后来三十多岁的白居易终于还是放下了这份执念,决定娶了自己同僚杨汝士的妹妹为妻,这也使得他的子嗣来得十分晚。
 
    婚后的生活,虽然少了许多年少人之间的情情爱爱,但是白家夫妇相敬如宾的关系,生活也并不算难过。
 
    公元前808年,白居易还担任了左拾遗的官职,给皇帝谏诤,也算是事业有成,生活不所谓不舒适。
 
    人一稳定舒适,就开始求着其他的事情,如今成家立业都已完成,对于古代人而说,就差开枝散叶培养后嗣这一道任务了。
 
    老来得女的“诗王”
 
    可这一件事,可让前半生还算顺遂的白居易,愁坏了。因为白居易和妻子自打结婚这么久了,一直没有所出。
 
    在过去时代,当家嫡妻有七出之条,其中一条便是无后。白居易的妻子也是心里着急无处施展,只好遍寻妾室给丈夫繁衍生息,诞育后嗣。
 
    也是这样,白居易到底也将传递香火的事情放在了心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左拾遗的工作,说到底还是找皇帝的错处,白居易这样能写出《卖炭翁》这等子讽喻诗的诗人,对上虽然不是直截了当的抨击,那也是直言不讳的谏言的。
 
    这一来二去的谏言,只会徒增统治者心中的不快。但是谏言文官,皇帝也不好在面上做出什么态度来,以免落得一个听不得忠臣直言的昏君名号。
 
    但是这样直言不讳的性格,也多少会引起当朝的其他官员的诽谤与陷害。皇帝便借机将白居易贬为了江州司马。
 
    也这是被贬之后,让心怀天下的白居易更加开始关注民众所苦,文笔更加的通俗便于传播理解,但是内容之上的讽喻之音也更加的浓烈,充满了属于自己的风格。
 
    不过没几年,白居易又被迁回了长安,也正是这个时候,白居易有了自己想要的美好。
 
    这个时候,白居易当时已经快要40岁了,这个年岁即便是按照现在的算法也算是晚孕时段,更何况古代结婚都早,人们的平均寿命也短,所以当时还没有子嗣的白居易也是十分着急。
 
    他十分懊悔自己年少时候的冲动,心中那是百感交集。不过本以为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儿女缘的白居易,却没想到,这个时候的白杨氏,已经有了身孕。
 
    听到这个消息的白居易十分欣喜,心里也不再想着什么旧爱新欢的,一心陪着夫人待产。十月怀胎一晃即过,白杨氏为白居易诞下了一名女婴。
 
    这时候的白居易抱着怀中这软软糯糯的小人儿,心里更是说不清的甜蜜,他更是彻夜想了许久,给孩子取了乳名叫金銮子。
 
    这一时的白居易,有着满心的欢喜想要同人倾诉,于是他大手一挥,临意创作了一首诗,送给自己这个长女。可他却不知道,也正是这首诗,预示着这个孩子的命运。
 
    白居易一展情怀,说着自己四十得女的快意。设想着给这个孩子的未来,添衣学艺,行文弄墨,女红诗画,白居易想着把自己身上的本事,一股脑的都塞给自己这个女儿。
 
    越想着越是乐不思蜀的,每日抱着这孩子都不想放下。他本来的设想,是早早的就归隐山林做个闲散文人,快意潇洒岂不快活。
 
    可是有了这个女儿,他便不在想着这些事情了,如果的他只想长命百岁,什么归隐山林都抛诸脑后,他一心之下看着女儿找个好郎婿,看着她幸福地出嫁之后在打算自己的事情。
 
    当然这个前提是“若无夭折患”,这个简简单单一句话,本来只是押韵的附庸,却成了真正改变白居易得女欢心地导火索。
 
    重获女儿,怀抱外孙女
 
    写完这篇《金銮子晬日》,白居易心下满意,只一心盼着未来的生活。他一心将金銮子视为掌上明珠,无论外面的风雨如何,他都竭尽全力地呵护着这个女儿。
 
    只可惜怕什么来什么,爱女才刚三岁,便不幸夭折,刚刚有了后嗣没几年的白居易,就要体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楚,也实在让人心酸。
 
    感怀伤心,白居易在悲痛之中,甚至影响了自己的健康,一下子病倒了。病重白居易还是一心想要缅怀自己的长女,写下了《病中哭金銮子》一诗。
 
    其中文字“岂料吾方病,翻悲汝不全。卧惊从枕上,扶哭就灯前”当真是写尽了老父亲的苦痛与悲哀。
 
    白居易的后续人生里,经常缅怀着自己的女儿。甚至女儿入梦之中,也引得白居易弄湿了枕头,“有女诚为累,无儿岂免怜。病来才十日,养得已三年”。
 
    虽然他们之间的相处只是短短的三年,但是血脉之间的亲情无法割舍,失去之后更是如剔骨挖髓一般让人难受。
 
    小孩子老规矩大操大办,最后白居易将金銮子“送出深村巷,看封小墓田”,葬在了自家不远处的小木田里面,虽然天人永隔,但是能够时常见到缅怀一二,也算是宽慰之事。
 
    此时的白居易,已经算是步入老年了,自然对于亲情一类的感情更是无法释怀,而后白居易更是时不时地写出许多有关金銮子的诗作抒情。
 
    这时候的白居易,尖锐的观点与当初的洒脱都以抛却,有的只是老父亲“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触景生情。
 
    不过人生事,有得必有失,白居易的发妻白杨氏,后来又为白居易诞下了一个女儿。与白居易而言也是一个慰藉。
 
    白居易心里更是开心,白居易给这个孩子取名阿罗。
 
    有了金銮子的经验,白家照顾起这个孩子来更加的得心应手了,白居易更是下了十足十的心来关心这个孩子,以防止她步入自己姐姐的后尘。
 
    这个孩子在这么呵护的情况下,安然无恙地长大了。这个孩子更是再后来的悉心照料之下,真的实现了白居易想要看着孩子成家立业的愿望,阿罗顺利出嫁了,还生下了一个外孙女。
 
    这时候的白居易已经是个花甲老人了,虽然伤痛不能转移,但是三世同堂的好生活,也是感染着白居易放下过去的往事,重新投入美好的生活。
 
    为了表达对于三世同堂的欢愉,更是要表达对于隔辈的外孙女的喜爱,白居易更是在外孙女满月之际,赋诗一首,题为《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
 
    其中非常真切地表达了白居易对于外孙女的喜爱,怨怪自己因为年轻时候的冲动晚来得女,致使自己这么久了才能得见自己的亲外孙女,表达着对于亲情的珍惜以及对于外孙女的喜爱。
 
    言语之间更是担心女婿以及女儿因为外孙是女儿而不喜,自己率先表态,“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无论这个孩子是男是女都不重要,真正的亲情是不会被所谓的约定俗成的陋俗所拆散,也不该因为偏见而收到伤害。
 
    在过去的那个时代,能说出这番话来,也侧面表明了,白居易是真的欢喜,不顾什么世俗的眼光。
 
    这样能主动打破古代重男轻女思想,表达着对于女儿以及外孙女无私亲情的关爱与真诚,才是后世读此诗之时,最为感触的地方。
 
    其中“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一句,更是成为了传世经典,让人津津乐道,广为传播。
 
    人生是复杂的。
 
    白居易的人生在不同的切面中有着不同的样子。在官场之中,他曾经光辉过,也曾落寞过,最终选择了一个明哲保身,洒脱自在的结局;
 
    在诗歌之中,白居易深入百姓,以百姓为主,以百姓为题,创作了许多自己都认为极佳的讽喻诗,广为流传;
 
    而在并不为人所熟知的亲情这一板块,白居易重视传承,渴望家庭、亲情与血缘。
 
    以上三者全部融汇在白居易的人生之中,成为其人生的光彩,也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的光点,才让白居易的诗作不仅只有文才,而是真正有了血肉,让人可以沉浸与诗作之中,感受作者作诗之时的复杂心情。

标签组:

上一篇:三国杜夫人:遭丈夫抛弃,被关羽点名想娶,终被曹操占为己有

下一篇:清朝共九品朝臣,有一特殊官职,权力比皇帝大,200年只有2人任职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