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初这段历史,很多人能下意识说出很多有名的事件。比如说洪武年间的几次北伐,著名的洪武四大案,以及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
在这段历史当中,朱元璋本人,无疑是历史的主角。绝大多数的历史主线剧情,都是以他为核心展开的。
但实际上,在这段历史当中,除了朱元璋这条历史主线之外,其实还有另一条完整的隐线。这条隐线,就是明初的经济斗争。
明初的经济斗争,要论精彩程度,其实一点都不逊色政治和军事上的斗争。而且如果我们深挖下去,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实明初的很多大事件,背后真正的原因,其实都是经济问题。
这段故事,我们可以从当年明朝刚开国的时候说起。
公元1368年,随着朱元璋在南京登基,明朝正式开国。而在明朝开国的同时,朱元璋开始以徐达为统帅,正式进行北伐。
对于这段历史,大家都很熟。尤其是后来徐达北上之后,一路的战争经过,那更是被后世广为流传,甚至还编成了各种小说和评书。
但实际上,当徐达北上之后,除了要操心前线打仗的事情之外,朱元璋其实还头疼另外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怎么发工资啊?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绝大多数人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都没太注意。因为明朝统治者在经济方面,并不是特别擅长。但这个问题,始终是存在的。
之前朱元璋在起兵阶段,这个问题其实反倒是没那么突出。这就好比明朝是一家公司,之前是在创业阶段。而在创业阶段,老朱只要许诺,给下面那些人各种股份,大家就会很有干劲。至于下面的底层士兵,只要有口饭吃,一样也会努力打仗。
但是等到朱元璋登基了,这个情况就不一样了。
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正式开国,就像是今天一家公司过了创业阶段,正式上市了。到了这个时候,老朱如果再给下面开空头支票,一分钱工资都不发,那下面谁给你拼命啊?
但问题是,对于出身底层的朱元璋而言,经济领域,一直是他的一个盲区。打仗和管理,这种事情,可以靠天赋,也可以靠实践,这些东西老朱能搞得定。但是经济学就不一样了,这是另一种很科学的知识体系,绝对不是朱元璋一拍脑袋就能搞定的。
而除了发工资之外,随着明朝开国,其他经济问题,也同时摆在了老朱面前。比如说,国家怎么收税?财政体系该怎么建立?而以朱元璋的经济学知识来说,他显然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接下来,老朱就开始以一个特别简单的思路,来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想要让士兵们努力打仗,必须得发一定的军饷,或者让他们觉得有好处。而想要发军饷,就必须得收税,政权得有收入。而如果想要收税,那就必须得建立一个完整的财政体系,要不然就没法收税……
既然这样,那我不收钱,直接从老百姓手里收各种物资,收粮食不就得了吗?反正士兵们拿到军饷,也是为了买东西。那我直接收东西,然后给下面再发东西,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而且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就这样,接下来,明朝历史上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按照这套制度,明朝官吏直接从农民和地主手里,收粮食和各种丝绸、茶叶等物资,作为收取的税。然后,北伐的那些士兵,直接发粮食!
据史书记载,明朝初期的士兵,平均大约是每人每月1.5石粮食。换算成今天的单位,大概是每个人发一百二十公斤大米。
这就是当时一个明军士兵,全部的收入。
不过就当时的情况来说,这个办法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因为之前元朝的经济体系,实在是太烂了,导致明朝想继承都没办法继承。而经济体系这种东西,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建立和完善的。
在这种情况下,直接以实物作为军饷,其实确实很方便,而且能最大程度上解决问题。因为在乱世当中,粮食才是真正的硬通货。至于金银货币之类的东西,浮动反倒是比较大。
而接下来,因为明军的军饷问题解决了,士兵们也都很满意。所以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明朝迅速完成了北伐,逐渐控制了整个长城以南,绝大多数的地区。
但是再之后,随着明朝逐渐趋于稳定。原本中原内部的战争,逐渐消泯了。虽然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明朝还是多次对外扩张。但那些战争,大多是在边境。中原腹地的老百姓,已经逐渐感觉不到战争了。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又一个新的问题就出现了。
这个问题叫做:到底该怎么收税。
今天的很多人,对于收税这件事的概念,可能并不是太清楚。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在收到工资之前,可能就已经先在税务系统那边报过了税。在工资发下来之前,就已经交完个税了。
但是在明朝那会儿,收税可就太麻烦了。
明朝收税,最大的来源,就是农业税!
其实不光是明朝,中国古代所有的封建王朝,最大的收入来源,都是农业税。毕竟古代的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相比之下,什么盐税、茶税、商税之类的税,虽然也不少,但整体和农业税相比,那就很少了。
而如此,对于明朝高层来说,如何把农业税收上来,这就成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同时,对于下面的那些地主来说,如何把隐瞒自己的土地数量和收入,偷税漏税,这就也成了他们赚钱的关键。如果可以少交或者不交税,那这些地主自然能赚的更多。
这种现象,尤其是在当时的江浙地区,极为明显。很多江浙地区的地主,为了少缴税,直接把自己的土地和财产,寄放到了其他仆役、亲戚或者邻居家。
对此,朱元璋自然忍不了。所以北伐初见成效之后,朱元璋马上就开始统计全国的土地数量,并且登记在册。因为当时测量和登记,都得靠手绘。负责记录的文书,上面画的土地分布图,特别像鱼身上的鱼鳞。所以后来大家就把这种图册,称作鱼鳞图册。
鱼鳞图册的大范围出现,在明初其实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因为这标志着,明朝政府开始逐渐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但是在统计土地过程当中,朱元璋很快又发现,中下层的官员系统,并不是特别好用。尤其是很多之前投降过来的元朝官员,他们往往联合当地的地主,瞒报或者漏报土地数量,以此来中饱私囊。
知道这件事之后,朱元璋自然更加愤怒。所以接下来,朱元璋就开始大量肃贪,并且大肆屠杀中下层的官员。尤其是后来在朱元璋在位中期,很多京城官员,直接联合地方官,一起瞒报税收。
知道这件事之后,朱元璋直接在全国范围内,杀了上万个相关的官员。这就是历史上的郭桓案。
说到底,其实就是为了权力和钱。
就这样,靠着铁腕作风,朱元璋终于理清了全国的土地,国家的农业税,也终于收上来了。而收税的问题初步解决了之后,很多文官就开始建议朱元璋,仿照以往的朝代,建立一个完整的货币系统。
就这样,公元1374年,也就是在明朝开国七年之后,朱元璋开始大量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也就是发行纸币。
纸币的出现,原本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巨大进步。但结果,明朝初期的这次发行货币,却并不成功。此后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由明朝政府主导的这个宝钞经济体系,就迅速崩盘。通货膨胀速度极快,等到朱元璋在位后期的时候,所谓大明宝钞,就已经没人用了。
这主要是因为,老朱根本就不懂经济学。他在发行货币的时候,没有锚定任何金属货币,也没有锚定其他实物。而在古代,单靠所谓的国家信用,想要发行一种纸币,显然是行不通的。
而明朝初期纸币发行的失败,对于后来整个明朝历史,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为发行货币失败了,所以后来明朝就不得不再次使用金属货币。但是接下来,到了明朝中期,因为大航海时代逐渐开始,外面的殖民者,开始从美洲开采大量的白银。而这些白银涌入明朝之后,迅速导致物价暴涨。
简单来说,就是当时的外国人,用地里挖出来的石头,换走了明朝努力生产出来的粮食、丝绸、茶叶之类的物资。虽然这种石头叫做白银,但其本质,确实既不能吃,也不能用。
所以后来,明朝只能选择封禁贸易。后世所谓的闭关锁国,其实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而实际上,如果当时朱元璋懂经济学,他成功发行了货币,而且开始设置关税。这些问题,其实都能轻易解决。
以上这些,其实还只是农业和货币宏观体系的斗争。而当这些斗争进行的同时,老朱也把目光,投向了传统的食盐、漕运、手工业等领域。
虽然这些领域,创造的财富远不如种地。但对于国家来说,也是一笔巨大收入。
所以,在整理全国土地的同时,朱元璋又下令,整顿全国的盐业。后来,朱元璋发现,明朝往北方运粮食很费劲。所以他就设计了一套开中法和盐引制度。简单来说,南方的商人如果把粮食运到了北方边境,可以凭粮食数量,从政府手里换取一定的凭证。
而这些凭证,拿回南方之后,可以在当地获得对应数量的食盐贩卖资格。
靠着这套制度,朱元璋解决了往北方运粮的问题,同时还增加了国家收入。而后来整个明朝,都按照这个体系开始运转了。
不过,在这套系统开始运行之后,朱元璋很快发现:各地的地方政府,在向中央上缴物资的时候,经常会为了方便,先把官印盖好,然后拿到京城之后,再填报志相应的数字。因为按照明朝的税收制度,地方上缴的数字,必须和物资总量完全一致才行。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显然很容易出现官员中饱私囊的情况。
所以接下来,围绕着这件事,朱元璋再次大开杀戒,这就是历史上的空印案。
除此之外,为了解决北方人口数量不足,以及北方军队驻守的问题。朱元璋还大量向北方移民,并且在边境大量设置屯田。而这些手段,虽然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比如说军屯这件事,原本是为了方便军队吃饭,但后来却成了高层将领压榨下面士兵的手段。
这个结果,可能当初的朱元璋,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
总之,在整个朱元璋在位时期,老朱一直在努力推行各种有利的经济政策。而通过老朱的铁腕执行之后,这些政策,确实从根本上撼动了元朝留下来的旧有经济体系。整个国家,也从此进入了新的时代。
但同时,因为朱元璋在经济领域,确实水平不高。所以这套制度,后来就出现了一大堆的漏洞。如果我们仔细读过后来的明朝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后来明朝的很多重大问题,其源头都是从朱元璋这里开始的。
标签组:
上一篇:一口气看懂明朝西域斗争史!明朝存在两百多年,为啥没控制西域?
下一篇:一口气看懂明初党争!浙东党和淮西党的斗争,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