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原话红字标记放在最下面了)
朱熹,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儒家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学术思想影响了中国几百年的历史。他对儒家学说的理解和推广,使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他对于佛家的看法,却引起了很多争议。他曾直言不讳地说:“佛家全是抄袭的老庄。”这一观点,无疑为我们理解朱熹的哲学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
朱熹的这种观点,主要源于他对佛教的理解和对老庄思想的深入研究。他认为,佛教的一些基本观念,如“无我”、“缘起”,与老庄的道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指出,佛家的“无我”,实际上是对老庄“无为”思想的延续和发展;佛家的“缘起”,实际上是对老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的改造和提升。因此,他认为,佛家的理论,实际上是老庄思想的抄袭和模仿。
然而,朱熹的这种观点,并不是对佛家的全盘否定。他认为,虽然佛家的理论抄袭的老庄,但在本质上,佛家的理论是对儒家思想的补充和完善。他认为,佛家的“无我”和“缘起”,可以帮助人们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而儒家的“仁爱”和“礼义”,则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因此,他认为,佛家的抄袭,是儒家思想的有益补充。
朱熹的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佛教和儒家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它告诉我们,任何思想体系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与其他思想体系的交流和互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其次,它告诉我们,不同的思想体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它们,而不是简单地排斥和否定。最后,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任何思想体系,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和崇拜。
朱熹的这种观点,也为我们理解中国的哲学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他认为,中国的哲学文化,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革中形成的,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他强调,我们应该以批判的眼光去研究和理解中国的哲学文化,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和崇拜。这种观点,无疑为我们理解和研究中国的哲学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考和方法。
总的来说,朱熹的这种观点,无论是对于理解佛教和儒家的关系,还是对于理解中国的哲学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价值。它提醒我们,我们应该以开放和批判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去理解和研究各种思想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道教有《老》《庄》 书,却不知看,尽为释氏窃而用之,却去仿效释氏经教之属。譬如巨室子弟,所有珍宝悉为人盗去,却去收拾人家破釜!”(《朱子语类》卷125)
朱熹认为,《金刚经》《心经》 这种书,都是佛教徒模仿老庄思想而写成的。包括行文风格上,也一并模仿。而道教呢,又反过来模仿金刚经,搞出一本《清静经》。这在朱熹看来,是件很滑稽的事,认为道教有老庄的书不看,全被佛教窃走,而道教又反过来模仿照抄佛教的经书。好比巨室弟子,珠玉都被人偷走了,自己又跑到窃贼家里收他家的破锅。
'释氏书其初只有《四十二章经》所言甚鄙俚。后来日添月益,皆是中华文士相助撰集。"(《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六)
因此朱熹认为,佛教之说之所以越来越精妙,与不断消化吸收庄子之学是分不开的。当然,除了庄子,老子也同样功不可没,故朱熹在许多时候庄老并称,例如他说:“后汉明帝时,佛始入中国。当时楚王英最好之,然都不晓其说。直至晋宋间,其教渐盛,然当时文字亦只是将庄老之说来铺张,如远师诸论,皆成片尽是老庄意思。
至于佛徒,其初亦只是以老庄之言驾说尔。如远法师文字与肇论之类,皆成片用老庄之意。后来是达摩过来,初见梁武,武帝不晓其说,只从事于因果,遂去面壁九年。只说人心至善,即此便是,不用辛苦修行,又有人取庄老之说从而附益之,所以其说益精妙。"(《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六)
释氏有一种低底,如梁武帝是得其低底。彼初入中国,也未在。后来到中国,却窃取老庄之徒许多说话,见得尽高。(《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五)
老子先唱说,后来佛氏又做得脱洒广阔,然考其语多本庄列。"(《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六)
宋景文《唐书赞》说“佛多是华人之诵诞者,攘庄周列御寇之说佐其高。"此说甚好。
朱熹对禅宗又是怎么看的呢。他的评价也挺低的。朱熹说,“禅学最害道”,“大而万事万物,细而百骸九窍,齐都归于无。终日吃饭,却道不曾咬着一粒米,满身著衣却道不曾挂着一条丝“异端之害道,如释氏者极矣”。
标签组:
上一篇:千钧之力的千钧有多重?
下一篇:故宫为什么又称“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