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三年,野生鲢鱼数量激增,本是好事为何专家却担心起来?

看文网 > 综合类 > 环保 > 2023-08-22 06:03

    自从长江禁渔以来,江内的生态系统自我修复得非常快。许多鱼类都得到了一个好的环境繁衍,数量激增,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野生鲢鱼。
 
    近段时间,群众观察到在江面部分区域出现了大量的野生鲢,它们成群结队的在江面上不停跳跃,十分壮观,大家都为长江禁渔三年就取得这样的成果感到高兴。
 
    但这时候专家偏偏为此感到担忧,认为这只能说是喜忧参半,因为鲢鱼多了,另一珍贵鱼种——鲥鱼就有点尴尬了。
长江禁渔三年,野生鲢鱼数量激增,本是好事为何专家却担心起来?
    正宗野生鲥鱼恐怕只有老一辈人才听过、见过、吃过,但咱们今天要谈的是如今它在长江面临什么困境。
 
    暴增的鲢鱼
 
    咱们先来看一下鲢鱼,大家可能更习惯叫它白鲢,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
 
    它们在受到惊吓和刺激时喜欢跃出水面,运动能力很强,可能这也是它肉质好、口感不错的原因之一,可怜的是,这也意味着人们喜欢用它来满足口腹之欲。
 
    其次生长和繁殖速度都很快,价格自然便宜,在我国鱼类养殖中占比很高。但中国人有个不太好的观念,不管啥可以吃的物种,只要好养或大规模养殖了,那就一定比不上野生的。
 
    野生鲢鱼因此也被挑剔食客的追求,被没有节制的捕捞,造成数量锐减。除此之外,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水质被污染,也使得它们的生存环境堪忧。
 
    好在2021年长江禁渔政策实行,加上增殖放流。野生鲢鱼的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加。走在长江沿线的人经常会看到野生鲢鱼在水面上翻腾,这样的景象不禁让人动容,感叹十年禁渔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政策。
 
    但是这种情况,不代表长江心态完全恢复,甚至是一种因为人为干预出现的短暂不平衡现象。比如本文的主角——野生鲥鱼,它的处境依然不乐观。
 
    罕见的鲥鱼
 
    鲥鱼很久之前就与鲤鱼、银鱼、鲈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鱼,但现在大部分人对它肯定是感到有些陌生的。
 
    因为它的味道实在太过鲜美,古代一些时期甚至专门上贡给皇室专享,后来皇帝没了,那大家还不得尝尝它的味道?又是长期疯狂捕捞。
 
    上世纪70年代,生活好一些了,生产工具也更先进了,鲥鱼就倒霉了,因为那时一年捕捞量超150万公斤,没多少年人类差点就给它干灭绝。
 
    不过这也和它集体洄游产卵的习性有关,在产卵期,人们蹲守在它必经之路上就能做到一锅端。
 
    更雪上加霜的是,当时什么物种、生态保护观念淡薄的可怕,捕鱼用的是“绝户网”。就是网眼特小的渔网,这鱼进去“全家老小”都跑不了,毕竟有人就爱吃小鱼苗,炸出来是一道非常好的下酒菜。
 
    此外还得承认一点,后来长江水面多处水电站建设,把它们洄游产卵路线给断了,也是考虑不周全或者说暂时顾不上管这些鱼。
 
    最后真正让鲥鱼有危机的,是生存环境的破坏,随着人们的工业等不断发展,河水污染加剧,各种重金属严重超标,一些底层生物先受影响,逐渐造成了食物链的断裂。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的长江鲥鱼数量在2013竟然减少到一千多条,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很有可能再也看不见鲥鱼了。
 
    其实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鲥鱼就成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规定不得捕捞,但是鲥鱼的数量还是在不断地减少,甚至与七十年代相比,现在的鲥鱼数量不到百分之一。
 
    随着长江内野生鲢鱼的数量不断增加,科研人员对鲥鱼也就更加担忧。
 
    野生鲢鱼的生长固然是好事,但是同时也会挤压鲥鱼的生产空间,尤其是在十年以后,鲢鱼将会占据长江大部分空间,鲥鱼也就更加难以生存,
 
    因此有专家曾提出,可以放宽政策,允许对长江内的鲢鱼类进行适量的捕捞。为其他的珍稀鱼类提供一些生存空间。但是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捕捞行为失控,没人敢做出这个决定。
 
    因为人类的发展,使得原本常见的鱼类渐渐消失在了我们的生活中,别说尝到野生鲥鱼了,就是见也见不到一面,这就让人非常的惋惜。
 
    在发展的过程中,人类也要全面考虑生态的影响,身为自然界唯一的高等生物,我们有责任守护好自然环境,我们要坚持自然与经济同时发展的原则,与自然和谐相处。
 
    结语:
 
    在科学的治理体系和政策的保护下,相信鲥鱼的数量一定会有所回升,我们总有一天还能再轻易的见到鲥鱼真容。至于专家提出的可以适量捕捞的规定,不知道大家觉得有没有可行性?

标签组:

上一篇:我国华中地区养猪方式的变化,已经开始对传统养猪方式已产生影响

下一篇:香灰的处理方法及环保意识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