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简称大理州,是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大理历史悠久,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大理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苍山、洱海、大理古城等都是著名风景区。历史上也出过许多历史名人,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大理白族自治州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皮逻阁(697年—748年),又名魁乐觉、卓罗纪,大理人,南诏第四代王。
皮逻阁在位期间,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并吞了其他五诏(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使洱海地区统归南诏管辖,将王都从巍山迁至大理(当时称为太和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入京朝贡,受到唐玄宗的礼遇,加封为“特进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其后又加封“上柱国”,并赐“龟兹乐一部”及金佛像等。
皮逻阁是南诏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国王,在他继承王位之前,蒙舍诏只是“六诏”之一,经过他的经营与拓展,蒙舍诏统一洱海地区,进兵爨地,并吞滇池地区,把蒙舍诏发展为“南国大诏”,使“南诏”之名由一诏而为洱海地区之统称,继而将南诏发展为统治整个云南及其周边广阔区域的西南地方政权。
段思平(894年—944年),大理喜睑(今喜洲)人,大理国的开国皇帝。
其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因军功而升任为大义宁通海节度使。因受大义宁国主杨干贞迫害,遂以减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联合奴隶和农奴为主的起义队伍,举行起义,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年号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为都。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朝以来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段思平在位8年,由于制定了一系列治国安邦的措施,深受老百姓的爱戴,在位期间社会生产力获得发展。逝世后由子段思英继位,谥号神圣文武皇帝,庙号太祖。
在影视剧《天龙八部》中,段思平是男主角之一段誉的先祖,一代武学宗师,自创枯荣禅功、一阳指和六脉神剑三大绝世武功,是威震当代第一高手。
李元阳(1497年—1580年),字仁甫,号中溪,云南大理人,明朝政治人物、著名文学家、理学家。
李元阳自幼沉默寡言,但聪明过人,勤读诗书,尤好文史。嘉靖五年(1526年)中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因为仗义执言,受到同僚排挤,他因此借故归家赋闲。嘉靖十年(1531年)复出,官授江阴知县,在任期间,内施惠政,兴利除害,体恤民苦,并以廉洁著称,当地百姓曾为之立碑建祠,载其种种善举;外抗击“海寇”。后升为户部主事,监察御史,再次因直言而被贬为荆州知府,政声显著。最终因看不惯官场黑暗,回到大理老家隐居,与谪居于云南的杨升庵相契最深,两人常常一起吟诗作画,同游景胜。与张含、杨士云、胡廷禄、王廷表、唐锜,相互酬唱,并称杨门六学士。
李元阳又勤于著述,其诗文集有《艳雪台诗》、《中溪漫稿》,理学著作有《心性图说》,并在晚年编纂了嘉靖《大理府志》和万历《云南通志》。由于他在哲学、史学、文学、书法、教育诸方面的突出成就,被誉为“史上白族第一文人”,在云南文化史占有重要地位。万历八年(1580年)病逝于家中,享年84岁。
周钟岳(1876年10月17日—1955年5月19日),字生甫,号惺甫、惺庵,白族。云南省丽江府剑川州(今剑川县)人,近代著名学者、政治家、书法家、诗人。
周钟岳生于读书人家庭,1903年(光绪29年)参加乡试并获得第1名举人。1904年(光绪30年)获官费赴日本留学。在弘文学院学习后,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政治。回国后被云南军都督蔡锷任命为都督府秘书长,此后成为滇系政权不可或缺的行政事务方面的重要人物。先后任靖国联军总司令部秘书长、代理云南省长、云南省长、云南盐运使兼枢密厅长兼云南省法制委员会会长、云南省内务司长兼赈务处总办、云南省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代理内务厅长等职。后因战祸不断,眼看省府正常工作无望,乃出省游历,不再涉及政事。
1930年(民国19年)云南通志馆筹备设立,周钟岳任筹备主任。翌年云南通志馆成立,周任通志馆馆长。周钟岳领导编纂了《新纂云南通志》、《续云南通志长编》。1939年(民国28年)经龙云向蒋介石推荐,出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并且兼任县政计画委员会主任委员。1944年(民国33年)11月调任国民政府委员兼考试院副院长。1945年(民国34年)10月,龙云被蒋介石以武力罢免云南省政府主席职务,周钟岳对蒋介石此举十分反对。1947年(民国36年)7月周钟岳辞去考试院副院长职务,回到昆明,此后从事史料整理工作,并成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的谋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4年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5月19日在昆明病逝,享年80岁。
周钟岳在书法上造诣颇深,自成一格。原中华民国南京总统府的“总统府”三个字即出自他之手。
王九龄(1879年—1951年),字竹邨,又字梦菊,云南云龙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清末去日本留学,毕业于法政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宣统3年)10月参加云南重九起义,云南军政府成立后,王九龄负责督署民政。护法运动后,先后任靖国联军总司令部军法处处长、云南陆军军法科科长、云南财政司司长、云南省政务委员兼盐运使、富滇银行行长、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名誉校长等职。1927年(民国16年)2月6日,因龙云等四镇守使发动兵变,唐继尧被迫下野,王九龄去职至北京闲居。抗日战争期间,当选云南省参议会参议员。
晚年息政退隐,潜心佛学研究,与虚云法师过从甚密,1945年将所珍藏的全部佛经捐赠给华亭寺。虽离开家乡较早,但无时不在关心家乡的发展,1946年经多方努力,功果吊桥得以建成,1949年任云南人民和平促进会理事,为云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于1950年将一生所收藏的文物古籍捐赠给人民政府,以宗教界人士参加政协云南省第一届委员会议。1951年9月17日,因病在昆明逝世,终年71岁。
马骧(1876年8月16日-1922年8月28日),字幼伯,云南大理下关人,中国民主革命家。
1905年马骧经杨振鸿介绍加入了同盟会,是云南省最早的同盟会会员之一,与杨振鸿、黄毓英合称“云南革命三杰”。 先后参加云南河口起义、永昌(保山)反清起义、昆明重九起义、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曾任国民政府护国军军法处处长、云南民军总司令。孙中山先生称其为“爱国弃家,实为民党中不可多得之名士”。后来马骧奉命返回云南,开展组织及宣传工作。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马骧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马骧在云南受孙中山指示,秘密组织“云南自治讨贼军”,后被叛徒出卖。唐继尧于1922年8月27日以宴请为名,诱捕了马骧、鄢仕周等6人。第二天便下令杀害了这6人。孙中山发电报到马骧家进行吊唁,国民政府成立后从优议恤并准入祀忠烈祠。1987年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追认马骧为革命烈士。
张耀曾(1885年7月21日—1938年7月26日),号镕西,笔名崇实,白族,云南大理喜洲镇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法学学者。
张耀曾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好学,18岁时因成绩优秀,官费选送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法学,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下,投身革命,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和云南青年李根源、赵坤等创办革命刊物《云南》杂志,担任总编辑,他撰写了《论云南人之责任》等许多革命文章,鼓励云南在日留学学生积极参加民主革命。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任云南代表,参与草拟临时约法,1912年加入国民党,任宪法起草委员。后袁世凯解散国会称帝,张耀曾愤然离国东渡日本续学,毕业后回国协助蔡锷策划护国反袁起义,1916年袁死后,张耀曾担任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制定法典、审判官职责、监狱制度等重大法规,迫切希望国家成为一个法治国家。
张作霖入京后,张耀曾辞官,去上海当律师,任大学教授。九一八事变后,曾写文章唤起民众抗日,并向政府提出抗日方略。七七事变后,任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和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日本侵略军占据上海后,忧愤成疾,于1938年7月在上海病故,享年53岁。
杨杰(1889年1月25日—1949年9月19日),字耿光,白族,云南大理人,民国时期著名军学泰斗,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杨杰出身滇军,先后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保定北洋军官学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0期炮兵科学习军事。其间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归国任武昌革命派的北伐联军总务部次长。后来回到日本复学,1913年毕业。回国后参加护国运动,一度在北京政府任职,后回昆明投靠唐继尧,历任靖国联军第4军参谋长、靖国军中央军总指挥兼泸州卫戌司令、靖国联军高级顾问、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教官。1920年到日本留学陆军大学校,毕业后回国,曾参加北伐战争,北伐成功后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成为蒋介石直属的心腹,在新军阀混战中帮助蒋介石赢得决定性的中原大战的胜利。抗战时期,因在抗日战略上和何应钦冲突而退出中枢,出任陆军大学教育长和驻苏联大使。1737年8月任赴苏考察团团长,赴苏联考察,争取中苏结盟和苏联的武器援助。
抗日战争结束后,杨杰反感国共内战,和蒋介石逐渐疏远。1945年他和谭平山等人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此后他任国民政府战略顾问委员会、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他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央执行委员。此后他和滇系原领导人龙云以香港为据点活动,推动了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投共。1949年(民国38年)6月,他应邀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9月10日往香港,19日,被蒋介石亲自下令暗杀身亡,享年61岁。1982年6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杨杰为“革命烈士”。
杨杰和蒋百里、白崇禧、刘斐一起被外国人称为中国三个半参谋长,他的《国防新论》《军事与国防》《大军统帅学》和《战争要诀》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每一个想成为高级军官的必备读物。
张伯简(1898年—1926年8月),字稚青,别名红鸿(洪鸿),白族,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人,白族第一个共产党员。
云南省立第二中学毕业之后,远赴广州,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从法国转赴德国柏林。1922年初与当时也在德国的周恩来和赵世炎等筹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同年6月在巴黎成立后,张伯简被选为组织委员,由此成为白族第一个共产党员。1922年受党委派前往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后留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3年秋天回到中国,在上海和蔡和森,邓中夏一起领导工人运动,同时应瞿秋白的邀请,在上海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1924年出任中央出版局书记。1925年调至广州,任两广区委军委书记和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员。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同张太雷,邓中夏,苏兆征等一起领导了省港大罢工,积劳成疾。1926年肺病复发,病逝于广州。
著有《社会进化史》,译著有《各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元素表》,这两本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及读物,现在在剑川县金华镇景风公园设有“张伯简纪念馆”,珍藏了大量和张伯简生平有关的文物。
王复生(1896年9月27日—1936年8月15日),原名濡廷,乳名正懈,字涵万,化名甄海、振海等,云南祥云人,云南籍第一位共产党员。
王复生出生于祥云县刘厂镇王家庄的一个耕读世家,祖父、父亲均在家乡设馆办学。1912年春,王复生考入云南省立第二中学(今大理第一中学),毕业后又考入北京大学文科预科班,1920年升入法国文学系。在北京期间,他开始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与邓中夏、李大钊、毛泽东等人有过交往,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王复生等19人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王复生任法文翻译组组长,1920年11月王复生加入李大钊建立的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与王德三、杨青田等人发起进步青年组织云南革新社(后改称新滇社),并出版《革新》周刊,王复生任主要领导人,曾参与响应五卅运动的罢课游行。
1927年5月11日王复生被捕,经中共云南特委组织多方营救,随后王复生又先后奉命前往上海、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36年6月,日伪在东北地区实行“大检举”以镇压抗日力量,13日王复生等人被捕,在狱中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酷刑后,同年8月15日,王复生在齐齐哈尔北门外江坝被日军杀害,时年40岁。其骨灰由夫人郭焕章带回云南,与二弟王德三烈士同葬于昆明黑龙潭后山。
王德三(1898年7月15日—1930年12月31日),原名王懋廷,字正辚,笔名正零,云南省祥云县人,革命烈士。
先后就读于大理中学、昆明成德中学,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加入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发起成立云南革新社,10月创办《革新》周刊。1926年春赴广州到黄埔军官学校第三期任政治教官,同年冬兼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留守处政治训练班主任。1927年2月被派回昆明,主持成立中共云南省临时工委,任书记,领导成立农民协会,昆明市总工会等革命团体。国共合作失败后,到开远、蒙山、文山等地指导农民运动。1928年夏赴苏联莫斯科,6、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秋回国返回昆明,主持召开中共云南省党员大会,传达六大精神,成立中共云南省委,被选为省委书记。先后领导马关八寨、文山小塘子、陆良旧州、三岔河等地武装起义。他是云南农民武装起义主要领导者组织者,1930年11月19日因叛徒出卖被捕,1930年12月31日于昆明英勇就义。
周保中(1902年-1964年4月22日),原名奚李元,号绍璜,白族,云南大理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和军事人物。
周保中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东北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17年2月,15岁的周保中从军,参加护法战争,入云南讲武堂学习军事。1926年参加北伐。于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决裂后,他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指示,留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做秘密工作,1928年周保中先后入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特别班学军事,与叶剑英是同学,后转入国际列宁学院学政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赴东北参加抗联领导工作,指挥两次攻克安图县城、三打宁安等战斗,组建绥宁反日同盟军,率部在宁安地区开展游击活动,指挥大盘道、前刁翎、依兰城等战斗。1940年率队撤入苏联整训,抗联全体整编为教导旅(即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步兵88旅),周任旅长。1945年8月率部配合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和接应八路军、新四军调赴东北的部队。
1945年9月任东北人民自卫军司令,把抗联干部分配到50多个市、县,开展中共组织建设、接应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根据地的工作。此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东满军区司令员、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吉林军区司令员。1949年9月8日,周保中到北京,9月21日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加开国大典,1949年11月回到云南,先后任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主任兼任民政部长、云南大学校长、西南政法学院院长。1954年由于严重的心衰,又加上胆结石复发,已经无法承担繁重工作,中央决定周保中从1954年8月起在北京治病休养。
从1954年下半年开始,周保中支撑病体,以顽强的毅力和干劲整理和写作东北抗日联军历史,先后回忆、撰写了《东北的抗日游击运动和东北抗日联军》、《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概况》、《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等,1964年初病重到只能卧床休息,2月21日心脏病再次发作送医抢救,2月22日上午8时30分周保中在北京医院病逝,终年62岁。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
标签组:
上一篇: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十大文帝,谥号为“文”的十大皇帝
下一篇:江西省萍乡市有哪些历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