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看文网 > 人物 > 知名人物 > 2023-08-14 09:04

    芜湖市,简称芜,古称鸠兹,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市境西界合肥市,南临铜陵市、池州市,东接宣城市,北依马鞍山市。地处长江沿江平原,长江自南往北流贯市境,城区位于长江南岸,青弋江与长江汇合处,青弋江东有水阳江,西有漳河汇入。芜湖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孙中山称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芜湖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安徽省芜湖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省无为市洪巷镇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抗日名将。
 
    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军,见到祖国处在危难之中,为表达誓死保卫中华的决心,改名为“安澜”,取挽巨澜于既倒之意;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翌年参加北伐。1933年春长城抗战爆发,戴安澜当时在国民革命军17军第25师关麟征部任第37旅第153团团长,随军北上,担任完备古北口将军楼迤右至龙儿峪以东五百米之高地线;参加了长城抗战;七七事变后,在1938年的鲁南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第89师副师长。同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后升任第5军第200师师长。1939年12月在广西昆仑关与日军第5师团激烈鏖战,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赢得著名的昆仑关大捷。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
 
    戴安澜将军殉国后,中华民国政府于1943年4月1日在广西全州的湘山寺为其举行了国葬,并追授陆军中将;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被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阿英(1900年2月6日—1977年6月17日),原名钱德富,笔名阿英、钱杏邨,中国安徽芜湖人,中国现代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作家。
 
    阿英早年曾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开始发表作品,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回家乡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1月,与蒋光慈、孟超等人成立“太阳社”文学社团。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曾任“左联”和“文总”常委。1933年为地下党电影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先后与夏衍、郑伯奇、郑正秋等合作创作了一批电影剧本,1941年冬阿英到苏北,在新四军从事文艺、新闻和统战工作。1949年8月13日,返回天津就任天津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军管会撤销后改任天津市文化局长,主要从事文学史和文学评论的撰写。后又当选为天津市文联主席兼剧协主席。1958年起先后兼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中国戏曲改进委员会的常务理事、《民间文学》杂志主编。1977年6月17日下午2时逝世,享年77岁。
 
    陈原道(1902年—1933年4月10日),又名元道,安徽巢县(今巢湖)人,政治活动家,革命先驱。
 
    幼年入私塾读书,1916年入龙华小学,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19年考入芜湖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在校期间,加入芜湖学生联合会。在恽代英、萧楚女等直接影响和教育下,大量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参加芜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4年春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组织成立“芜湖各界‘五卅'惨案后援会”;同年9月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1929年回国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秘书长,次年担任河南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1931年任中共河北临时省委组织部部长,同年被逮捕,1932年经地下党营救出狱,1933年被叛徒出卖再次入狱,关押于南京宪兵司令部;面对敌人的酷刑和利诱,他横眉冷对,坚贞不屈;4月10日,陈原道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31岁。
 
    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安徽芜湖市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导弹与火箭控制技术专家。
 
    黄纬禄于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947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硕士学位,196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11年11月23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黄纬禄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他成功的领导中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中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他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
 
    章开沅(1926年7月8日-2021年5月28日),生于安徽芜湖,祖籍浙江省吴兴县,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
 
    1946年10月入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后于该校肄业,1948年12月赴中原解放区,在中原大学政治研究室当研究生,1949年7月随校南下武汉,在教育学院历史系任助教、教员,1951年9月入华中大学(即今华中师范大学),在历史系先后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1985年8月~1991年3月曾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2015年任武昌首义学院(原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荣誉校长。2018年12月获颁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他是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改名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的创办人和领导人。2021年5月28日去世,享年95岁。
 
    谢立惠(1907年4月23日—1997年7月),曾用名谢柳民、谢伯坚,安徽无为人,中国电子学家、教育家,中国科普事业先驱,西南师范大学的创建人,电子科技大学的重要奠基人。
 
    1921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1927年考入中央大学数学系,二年级转入物理系。1931年毕业后任中央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等校教员,1937年转往重庆大学数理系任讲师,1939年任教授,1946年任物理系主任。抗战期间,受国民政府军令部军事技术室之邀,参与研制中国第一台雷达“雷达1”,负责总体设计。先后参与发起成立“中国自然科学社”、“自然科学座谈会”和“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1951年参与筹建西南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1952年出任西南师范学院首任院长。195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所电子信息高等学府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院长。1997年7月因病逝世,享年90岁。
 
    谢立惠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特别是电子学科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和高校改革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

标签组:

上一篇:甘肃省平凉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下一篇:胡适和郭沫若比较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