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两代,乃我国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的光阴。
在此期间,天下一统,经济繁盛,文化灿烂辉煌,对亚洲 ja 来说,尤其东亚,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风采,中国文化,堪称天朝上邦,万国来朝。
但你可知,隋唐两代的奠基人,以及其奋斗团队中,相当一部分都源自同一阵营。究竟是何等强大的集团,才能爆发出如此巨能量?那便是南北朝时形成的关陇集团,历经至唐初时解散。
关陇,指关中地区,由东面的函谷关、南面的武关、西面的大散关,以及北面的萧关所环抱的陕西中部。陇则指陇山,又称六盘山,横亘在黄河以东的甘肃、青海及宁夏地带。关陇集团位于我国的西北区域。
西魏至唐初,历时不及百年。难以想象,贫瘠的西北,短暂的岁月,竟孕育出如此影响后人百世的强大集团。也许伟人《清平乐?六盘山》中“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词句,或可启迪我们认知关陇集团。
中国古代历史包含统一与分裂,相较而言,统一因其稳定性而为人所知,而分裂则因事件错综复杂而显被埋没。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曾有三次大的分裂,其中最为曲折混沌者,非南北朝历史莫属。
为何如此言?因南北朝之分裂,时久力深,波及之族群及人物繁多。故,本文有需述及关陇集团之时代背景,使清晰诉说其由来与经历。
乃上古尧舜禹时,大兴安岭内蒙古地,有隔绝世外之族群,即鲜卑族之先祖。数千载南迁,至东汉时,鲜卑族已迁至蒙古草原,成游牧之部落。
西晋统一三国后,因八王之乱,自身实力削弱,导致中国北方陷入分裂之境,公元304年,成汉与前赵建立,开启五胡十六国时代;公元315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代国,后为前秦所灭。
前秦与东晋淝水之战,成十六国前后之分水岭。拓跋部英主拓跋珪借前秦王符坚败势复国,以其卓越文武智谋,逐渐统一北方,创立北魏王朝。
北魏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为抵御北方游牧部落柔然入侵,守卫都城安全,北魏早期统治者设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于平城以北边境。
孝明帝暗令山西晋阳的羯族酋长尔朱荣率八千骑兵赴洛阳,一面助其消灭胡太后,一面剿灭迫近洛阳的葛荣起义军。尔朱荣嗜残暴,胜过三国董卓,而孝明帝之举,同当年何进如出一辙。
未至洛阳,孝明帝已被胡太后毒死,尔朱荣因此垂涎皇位。借复仇名义,迅速攻破洛阳城,拥立孝庄帝为傀儡,斩杀胡太后及文武百官两千余人,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又击败葛荣起义军,声势空前。尔朱家族由此崛起,掌控北魏朝政。但谁曾想,其麾下竟有两位罕见的一代雄才脱颖而出。
其中一位乃高欢,字贺六浑。他不仅成为后来东魏政权的实际掌权者,也为关陇集团初见端倪的幕后推手。而另一位则为宇文泰,不仅主持西魏政权,开拓北周版图,更是关陇集团的领袖。
葛荣起义军溃败后,其余部众,在万俟丑奴率领下西行,占领了包括长安在内的关西地区。实权在握的尔朱荣遂派堂侄尔朱天光、得力将领贺拔岳和侯莫陈悦率军西征。
尔朱荣像董卓一样,最终被他所扶持的孝庄帝设下陷阱杀死。尔朱荣死后,以其家族为核心的庞大军事集团也四分五裂,日益衰落,首先自立门户的就是高欢。
高欢的祖先是魏晋时期渤海的高氏士族,他的祖父因罪被放逐到怀朔镇,这便是高欢的故乡。高欢虽然是汉族,但从小生活在六镇,习性与鲜卑人毫无区别。
成年后的高欢豪爽大度,胸怀壮志。尽管家境贫寒,但他重义轻财,品行高尚。加之英俊潇洒,年轻时便在六镇豪杰中崭露头角,吸引了一群忠心耿耿的追随者。
六镇起义爆发后,高欢带领兄弟积极行动,后来投效葛荣,但渐感葛荣非大器。于是,他毅然离去,投奔尔朱荣,很快得到了尔朱荣的器重。
跟随尔朱荣攻打洛阳和平定起义军的过程中,高欢开始显露头角,凭借军功被提升为晋州刺史。尔朱荣去世后,高欢趁乱巧妙布局,征服十余万六镇旧部。接着东进太行,来到河北,并迅速与当地士族结盟,站稳了脚跟。
不久之后,尔朱荣的堂侄尔朱兆再次打着为尔朱荣报仇的旗号进攻洛阳,毒死了孝庄帝。高欢此时已势力日盛,借孝庄帝之名,在河北信都兴兵讨伐尔朱兆,这也引来了尔朱家族四路共计二十万人马的联合进攻。
其中一路是当初尔朱荣派往关西压制万俟丑奴起义的尔朱天光所部。但高欢仅率不到四万人马,便在广阿之战与韩陵之战中获得大胜,尔朱联军溃不成军,四处逃窜。
尔朱天光战败被杀,尔朱兆逃回晋阳。高欢乘胜追击,一路攻占洛阳,推举孝文帝之孙元修为皇帝,即孝武帝,北魏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随后,高欢再次大举进攻晋阳,因为那里是尔朱家族的老巢。
在秋风扫落叶般的攻势下,高欢大军占领晋阳,尔朱兆被迫自尽,尔朱家族军事集团彻底瓦解。高欢被孝武帝封为大丞相,并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遥控北魏政权于洛阳,成为继尔朱荣之后的新一代权臣。
然而,身在洛阳的孝武帝不甘心做傀儡。表面上对高欢唯唯诺诺,私下里却一直计划如何铲除高欢。但他手中无人可用,苦于无计可施。最终,他想起了关西地区的贺拔岳,就是如今屯驻在那里的贺拔岳!
贺拔岳,北魏末年的一员名将,才能卓越,武艺文学俱佳。原是北魏官军出身,只因未能成功压制六镇起义,被迫转投尔朱荣麾下。后又受尔朱荣派遣,与侯莫陈悦一同前往关西,平定了万俟丑奴的起义,从此便驻守在关西一带。
然而,贺拔岳对尔朱家族并无真心致忠之意。他未参加尔朱天光加入联军攻打高欢的行动,相反,在高欢获胜后立刻响应,杀死尔朱天光的弟弟尔朱显寿,并接任关西大行台,成为关西地区的军政首领。
强大的实力使得贺拔岳成为高欢忌惮、孝武帝又想拉拢的对象。高欢打算加封贺拔岳为冀州刺史,然而得到提醒后,贺拔岳明白这是高欢的疏散之计,因而婉拒了。由此,贺拔岳对高欢心生芥蒂,警惕备戒。
紧接着,孝武帝亲自刺破心腹,以鲜血写下密诏。在密诏中,孝武帝列举高欢的叛逆行径,承诺封贺拔岳为关陇二十州大都督,并请他起兵讨伐高欢。贺拔岳阅后即知,遂召集关陇诸州将领于平凉开会。
这次会议便成为关陇集团的初建大会,与会者一致认同贺拔岳为首领,决定东进讨伐高欢,贺拔岳由此成为关陇集团的奠基人。商议后,他命侯莫陈悦为先锋,率军攻打灵州,通往山西的通道得以开启。
然而,贺拔岳怎么也没想到,高欢在他拒往冀州的时候,早已预谋留下了陷阱。高欢暗地派使者与侯莫陈悦会面,允诺只要他替自己除掉贺拔岳,就会向朝廷表奏封他为关西之主。面对如此丰盛的条件,侯莫陈悦心动了。
可是侯莫陈悦是个野心家,却乏善可陈,算不上真正有才干之人。早就羡慕贺拔岳在关陇诸军中的威望,如今高欢的承诺如同春风拂面,深中他心。于是,借着商议军务之名,他将贺拔岳引至自己军营,暗中杀害了他!
贺拔岳命丧之后,侯莫陈悦自认无力服众,于是带着贺拔岳的遗体回到他在陇西的驻地水洛城。他脑海里满是美梦:既然为高欢消灭了贺拔岳,接下来便等待高欢的到来,收割功劳即可。
然而,他忘记了,若真如此,高欢会让他成为关西之主吗?侯莫陈悦还没等到高欢,却迎来了贺拔岳手下的都督赵贵。询问之下,才知道赵贵是前来归降的,同时请求归还贺拔岳的遗体,并为他举行合适的葬礼。
侯莫陈悦气得瞪大了眼睛:“赵贵,你胆子真大!明明知道我亲手杀了贺拔岳,居然还敢提出这种要求?你是真心投奔我的吗?”赵贵含泪回答:“为贺拔将军收尸,也算不负他的交情。大丈夫忠于故主,难道还会有错吗?”
赵贵这番话令侯莫陈悦哑口无言,好歹他还保留了最后一丝良知。赵贵的忠诚与勇气感动了他,最终答应归还贺拔岳的遗体。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赵贵此行乃诱降之计,目的只是为了替贺拔岳收尸,一旦达成目标,他立刻逃往平凉去了。
赵贵到平凉与其他贺拔岳的部下将领一同召开会议,贺拔岳的突然离世让他们感到茫然无措。然而,与尔朱荣集团不同的是,关陇集团的这些将领并没有四散离去,而是决定共同商议,推选一位新的领袖,为贺拔岳报仇雪恨。
经过赵贵的提名,并经过众人一致通过,时任夏州刺史的宇文泰被推选为新的领袖,成为关陇集团的第二代领军人物。赵贵凭借为贺拔岳收尸,以及推举宇文泰有功,名列后来的西魏八柱国之一,成为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
宇文泰的出身和早年经历,与高欢简直如出一辙:他同样来自六镇,出生在武川镇,年轻时怀有雄心壮志,热心助人;他也曾投靠过葛荣,但不看好葛荣,后来转投尔朱荣,成为贺拔岳麾下的一员。
经历多次征战后,宇文泰坚韧稳重的性格和精明干练的才干赢得了贺拔岳的赏识,成为他的得力助手。而且,宇文泰品行高尚,奖罚分明,公正无私,深得军中士兵的心,也赢得了关陇集团其他将领的一致认可。
在得知贺拔岳去世和宇文泰继任的消息后,孝武帝迅速封赏宇文泰为大都督,掌管关西大行台。面对孝武帝的优厚待遇,宇文泰并没有被蒙蔽。他清楚知道,要稳固关西大行台的地位,首先不是要对付高欢,而是要消灭侯莫陈悦。只有如此,方能凝聚人心!
宇文泰很快就击败了侯莫陈悦,迫使他自杀身亡。这主要归功于侯莫陈悦的部将、他的姨父李弼,在危急关头背叛了侯莫陈悦,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李弼此人在军中屡立战功,深谙时局;因此,他对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的行为非常失望。
他明白侯莫陈悦在军中声望远不及贺拔岳,根本没有能力来统领关陇集团的众将。在这种情况下,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既被高欢利用得不偿失,又为宇文泰登上领袖之位创造了机会,简直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一生!
为了保全自己,李弼决定抛弃暗处投入光明之中,也因为此次的大功而名列后来的八柱国之一。宇文泰消灭侯莫陈悦后,关陇集团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实力更为强大。而就在此时,高欢派使者前来,带着丰厚的礼物希望与宇文泰结盟。
然而,贺拔岳之死、孝武帝的诏书,让宇文泰不可能接受高欢的联盟请求。在拒绝高欢后,宇文泰收到了孝武帝催促他火速前往洛阳护驾的诏书。他表面上答应迅速出兵,实际上只派出少数兵马,且拖拖拉拉。这又有何原因呢?
宇文泰心中有着自己的想法:此时他与高欢的实力不相上下,但高欢手握孝武帝,可随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将自己的命令伪装成圣旨发布,逼迫他不得不听从,无可奈何。否则就是违抗诏命,丧失程序上的正义。
因此,宇文泰便采取了消极怠工的态度。一方面他敷衍孝武帝,另一方面则等待高欢和孝武帝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宇文泰深知孝武帝不是高欢的对手,一旦高欢杀死孝武帝,正义就会站在宇文泰这一边。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高欢这个弑君之逆贼!
终于,永熙三年,也就是534年,高欢和孝武帝之间的战争爆发了。不堪一击的朝廷军队被高欢打得一败涂地。然而,宇文泰没有预料到孝武帝居然逃脱了!宇文泰心想,这下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他欢迎孝武帝进入长安,并重建了一个新的政权。
高欢气急败坏,只得再次拥立孝静帝,北魏从此正式灭亡。宇文泰领导的关陇集团掌握了孝武帝政权,称为西魏;而高欢领导的怀朔集团则掌握了孝静帝政权,称为东魏。考虑到洛阳和南朝都太近,高欢决定迁都邺城。
然而,西魏建立之初,宇文泰没有立即对东魏发动战争。因为关西地区饱受连年战乱之苦,百业凋零,民生艰苦。宇文泰决定励精图治,改善民生。他广纳贤才,参考前代政策,推出了“中兴永式”36条。
得益于这些政策,西魏的政权逐渐稳固,经济也得到相应发展。关陇集团因吸纳新鲜血液而不断壮大,由当初单一的武将群体,发展成涵盖武川镇民、关陇及河东士族,以及原北魏官员的强大阵营。
虽然这个阵营成员来源复杂,但不论是贺拔岳还是宇文泰,都有着强大的领袖气场。凭借统军能力和过人魅力,他们征服了所有集团成员,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了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535年西魏建立,直至547年高欢去世,历时十多年间,东魏与西魏进行了一系列经典战役的交锋,如小关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邙山之战、玉璧之战等,双方互有胜败。在这十多年的战争中,鲜卑族将士牺牲众多,宇文泰不得不考虑吸纳更多的汉族将士,于是关陇集团需要融合更多的汉族将领。
公元550年,宇文泰经过精心策划,推出了府兵制。府兵制规定整个西魏的军队体系主要由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军等自上而下组成。八柱国是官职,意为国家的支柱,担任国家重要事务的大臣,而八柱国成为西魏军队的领导核心。宇文泰担任八柱国之首,同时也是西魏全军的统帅。整个府兵制体系中的各级将领均为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以下是其中一些较为知名的人物:
八柱国中的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弼,是隋唐间蒲山公李密的曾祖父;独孤信,是隋文帝杨坚的岳父,李渊的外祖父。而十二大将军中的杨忠,是杨坚的父亲。没有入选的长孙晟,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岳父。此外,二十四军将领中还包括韦孝宽、尉迟迥、贺若弼、韩擒虎、李靖、侯君集等人。众多熟悉的名字加持下,整个关陇集团将星云集,熠熠生辉。这为后来北周灭掉北齐,开创隋唐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556年,宇文泰因病逝世,他的侄子宇文护篡夺西魏恭帝的皇位,拥立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登基,北周由此开端,而宇文觉即为北周孝闵帝。然而,宇文护专权跋扈,导致关陇集团内部出现了分裂,这也标志着关陇集团开始走下坡路。
宇文护首先杀害了对他不满的老臣赵贵,接着又逼死了独孤信和侯莫陈崇,并接连毒死了孝闵帝和明帝。幸好明帝在临终前宣布将帝位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宇文邕,即北周武帝,成为宇文护的终结者。
武帝宇文邕性格深沉,忍耐力极强。继位后的头12年,他一直表现得对宇文护十分恭敬,使得宇文护逐渐减弱警惕。实际上,宇文邕却一直在秘密地积蓄力量,直到12年后才找准时机将宇文护诱入宫中,并一举将其击杀。
武帝是北周最有智慧的统治者,他勤于治国,才略非凡。最终,他消灭了高欢后裔所建立的北齐,统一了整个北方以及部分南方地区,为隋唐大一统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在年仅36岁时因病去世。
如此英明之主,却生下了堕落之子。武帝去世后,他的儿子宣帝宇文赟继位,但宣帝不但沉迷于酒色,放荡无道,而且因娶杨丽华为皇后,惹来了北周王朝的祸患。这位杨丽华的父亲正是北周开国大将军杨忠的儿子,随国公杨坚。
宣帝仅22岁便驾崩,其时年富力强的杨坚,身为国丈之位的外戚,以矫诏之法执掌军权。接着,他展开一系列清洗行动,几乎将宇文家族和关陇集团的一些成员剿除殆尽。杨坚自西晋末年即已出自关陇集团,对于集团内那些铁血将领的彪悍勇猛,深知于心。而他能登上皇位,也多亏了部分关陇成员的支持。
然而,杨坚登基之后,对于关陇集团,却成为心头不安的威胁。他深知北周宣帝身败名裂的教训,为避免重蹈覆辙,他和儿子隋炀帝杨广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强化皇权的集中,削减关陇集团的影响与实力。他们首先推崇文人士族以抗衡关陇集团,后又迁都洛阳,修建大运河;政治中心远离关陇地区,经济上减少对关中地区的依赖,逐渐削弱了关陇集团的政治地位。
最让人触目惊心的,莫过于杨坚的举措——科举制的开创,终结了以军功和门第为选拔官员标准的九品中正制。这一行动吸收了大量寒门子弟进入官场,打破了关陇集团世袭豪强对权力的垄断,导致他们在军政方面的影响逐渐萎缩,几近消亡。
遗憾的是,隋朝只传了两代,至灭亡之际,关陇集团并未完全湮灭。继任的唐高祖李渊也出身于关陇集团,而他起用的谋士武将大多也出自这个集团。这令本已消声匿迹的关陇集团死灰复燃,在唐朝初年再次展露威风。
李渊的长子李建成身边主要是以王珪、魏征等士人为代表,而次子李世民身边则聚集了长孙无忌、李靖、尉迟敬德、侯君集等关陇人士。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胜利,象征着关陇集团的再度崛起。随着贞观之治的开创,关陇集团的势力达到巅峰,不少人被封为凌烟阁上的功臣。然而,他们万万没料到,巅峰之后将是深渊。所有的荣耀都因为一个女人引发的政治风暴而付之东流,彻底终结了关陇集团的辉煌。
李世民驾崩后,唐高宗李治继位,对时任昭仪的武媚娘慷慨相待,欲立她为皇后,却未料到遭到关陇集团的激烈反对,领头人长孙无忌倒在前。他反对的借口是,武昭仪曾侍奉先皇,故不适合登基为皇后。
然而,这个理由表面虽然合理,实际上却更深层次。武媚娘不仅是昭仪,更是高宗治理国家的得力助手。她出身庶族地主,代表着新兴庶族利益集团。长孙无忌的反对实际上是庶族新贵集团与关陇权贵集团之间权力斗争的体现。
众所周知,长孙无忌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被杀而去,关陇集团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唐高宗过世后,武昭仪成为皇帝武则天,她毫不手软地剿灭了关陇集团,导致曾经矗立天下、错综复杂的关陇集团最终土崩瓦解,走向毁灭之途。
关陇集团形成于战乱频仍的分裂时代,那是一个充满战火的时代,需要英雄的时代;对于百姓来说,那是最糟糕的时代;对于勇士和智者来说,那是最美妙的时代。但渴望和平,远离战乱,永远是人类最美好的愿望,因此分裂时代注定不会长久。
进入隋唐统一的时代,国家和社会需要更多的建设与发展,知识与文化。这意味着关陇集团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也必须告别历史舞台。尽管如此,关陇集团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将永远载入史册。
赋诗
孱弱乱世峥嵘起,关陇集团勇气生。割席断发投高欢,志士豪杰气吞星。
血战疆场锐气扬,胸怀天下雄心壮。一路风尘驰骋间,扬名立誓谱辉煌。
峥嵘岁月辗转过,庶族新贵掌握权。却因权谋争斗终,内忧外患战火燃。
高宗践位争皇后,关陇权贵争风头。血雨腥风闪身逝,一代豪杰众叹息。
盛极一时光影尽,岁月沧桑终归去。关陇集团奋起时,留下传世永流芳。
标签组:
上一篇: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的战争差异
下一篇:唐军豪胆还是叛军无敌?香积寺之战揭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