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采薇》与《风和水兵》两首诗来看诗歌中的形象思维

看文网 > 文化阅读 > 其他阅读 > 2023-07-14 19:27

  朋友,您喜欢诗吗?如果您喜欢诗,那么您肯定知道,诗歌创作必须运用形象思维。离开了形象思维,写出来的所谓“诗词”必然是枯燥乏味的说教,或者变成毫无诗意令人生厌、味同嚼蜡的空洞口号或顺口溜。
 
  现实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大小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审美水平。所谓形象思维,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例如,一个青年在春季远离家乡去边疆从军,何时返乡,不得而知。如果这个青年不懂诗,那他此时大概会发出“离开家乡,我很伤心,我很难过”之类的感叹。而当这个青年多年后返回家乡,正逢大雪纷飞的严冬,此时,他大概心情会不大好,会说出“唉,真糟糕,回家偏偏遇到这的天气,路上泥泞不堪,可该怎么走呢”之类的话。当然,这些话肯定都不是诗。
 
  然而,古时候我们先祖中的诗人遇到这种情况,仅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两句诗,就艺术地非常完美地表达了离乡和返乡时种种复杂的情感。
 
  这两句译成白话,就是“回想我当初出征时,杨柳在春风中飘拂好像对我依依不舍;如今我走在回乡的路上,天上正下着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这里“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两个短语就运用了形象思维,并采用了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哀情的艺术手法,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以依依的杨柳来象征离别的不舍,用雨雪交加来形容归来的凄凉。诗中这个令人深为同情的无名士兵归乡的画面虽然有限,但在时空上却给予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其中有回忆,有向往;有遥远的边关,有魂牵梦萦的故乡; 有美景,有希望;有哀景,有苦涩,有淡淡的忧伤。我们的先祖中的诗人(很可惜没有留下姓名)此种天才的思维创作手法,后来成为诗歌创作运用形象思维的绝佳范例,并启发后来一代又一代诗人创作出无数借景言情的佳作。
 
  1954年,新中国建国五年,身在福建沿海的诗人蔡其矫,目睹人民海军战士风雨兼程,日夜奔波在风高浪急、波涛汹涌的海防前线,心里很是感动,他产生了想创作一首诗来歌颂水兵(海军战士)的念头。然而他冥思苦想、构思多日,却不知诗歌应该从何处措手,诗歌创作因此陷于迟滞。
 
  一天,蔡其矫来到海边散步,恰好遇到我军一艘战舰出港驶向海防前线,只见一队海军战士整齐地列队在甲板上,正在向岸上的群众行庄严的注目礼。海风劲吹,被风吹动着的水兵帽沿上的飘带,不停地拂打着战士们的脸额。诗人若有所触,灵感就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他跑回居室,展开诗笺,一首献给海军战士的颂歌就飘落在诗笺上,全诗如下:
 
  风和水兵 蔡其矫
 
  风啊!风啊!
 
  你是大海的朋友,水兵的爱人!
 
  你带来了岸上花的芬芳
 
  和草的凉爽,
 
  抚爱船上的旗帜和我的心。
 
  你吹起我帽后的飘带,
 
  用激动的心情向我诉说衷情;
 
  你把飞溅的水花泼到我的脸上,
 
  我感到是你清凉的嘴唇在亲吻。
 
  你那粗犷不羁的爱,
 
  只给那坚强的灵魂。
 
  风啊!风啊!
 
  你是大海的朋友,水兵的爱人!
 
  风和水兵
 
  风吹动着水兵帽后的飘带,浪花飞扬在水兵的脸上,这样的画面和细节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他便抓住这一细节,运用诗歌创作中的形象思维展开抒情,歌唱风是“大海的朋友,水兵的爱人”。诗人不是直白地写水兵爱风,爱大海,爱祖国,爱自己的海军职业,爱自己在战舰上的战斗岗位,如何爱风浪,如何坚强等等(如果那样写,必然导致诗意荡然无存),而是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风对水兵的爱来表达我英勇的海军战士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性格;诗人也不是直白地写祖国人民对自己的子弟兵——人民海军战士的拥护、热爱、期望和关怀,而是采用了精巧的形象思维,用“风带来了岸上花的芬芳和草的凉爽,抚爱船上的旗帜和我的心”等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上述抽象的、难以表述和触摸的情感。
 
  在这些形象表现的基础上,诗人水到渠成地吟出了全诗的主题诗句“你那粗犷不羁的爱,只给那坚强的灵魂”。这样结句,才显得更深刻有力,更深化了主题。只有不怕风浪考验的战士,才有资格获得风的爱,才有资格获得祖国和人民的爱;而那些平日里信誓旦旦爱国爱民,一到关键时刻却害怕风浪害怕战火考验的怯弱者则不配获得祖国和人民的爱。
 
  蔡其矫(1918年——2007年),福建晋江人,当代著名诗人。的环境土壤,是一国能否强盛的关键因素
 
  一个国家能否强盛,有很多重要因素。比如,国家管理能否与时俱进,政治是否清明,是否有一支廉洁高效的管理服务队伍,国家能否善待本国人民,人民是否真心拥护政府热爱国家,是否有一支能够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强大的军队等等,这些都很重要。在上述几项因素中,其中的关键是这个国家能否拥有一大批治国理政、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技设计与创新的世界一流人才。而要拥这样一大批世界一流人才,要看这个国家能否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键中的关键。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意思是治理国家的关键,就是要得到人才。这是唐朝著名政论典籍《贞观政要》中的一句名言。清代雍正皇帝有一句话,可以说是高屋建瓴,振聋发聩。他说:“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其余皆枝叶事耳。”意思是说,用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其余的事可能也很重要,但与用人这件事比起来就是次要的。如果将用人比作一棵大树的根和干的话,其余的事只能算作枝和叶了。这是很有道理的。美国得到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三杰,得以战胜英国,取得独立战争胜利,国家得以独立;苏联得到朱可夫等杰出将帅,得以扭转苏德战争初期颓势,最终反败为胜,战胜德国法西斯;中国得到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二十三位功勋科学家,“两弹一星”工程得以顺利完成,世界大国地位得以保证,国际影响与日俱增。因此,选人用人关系事业成败,关系政权兴衰,对古往今来的统治者来说,都是一件极为严肃而重要的事情。限于篇幅,笔者今天所谈人才,重点指的是科技、金融和军事人才。
 
  一、一个国家如果留不住人才,使本国培养的人才流向敌国,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古人所说的“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对国家极为不利。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应当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众所周知,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主要是由其在科技、军事和金融三个核心领域的超强实力支撑起来的,其中,能够吸引并留住大量的世界一流人才为其服务,能够建立一个人才济济的世界级的人才池是其霸权地位的最重要支柱。
 
  大量事实表明,对当今中国科技进步的真正威胁,可能并非来自于美国对芯片设备和材料的断供,而是华裔科学家的大规模流失。
 
  有准确的统计数据显示,维系美国半导体霸权的精英人才中,华人占据了超过半数。据统计,单是在美国硅谷地区,就有25万人数之多的华人工程师在为美国服务。同时,让国人感到极为遗憾和尴尬的是,长久以来让我们引以自豪的北大清华,居然陆陆续续为美国输送了至少2万名优秀学子,以至这两所中国最高学府被人戏称为"美国的人才基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是一种极其不利的现象。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个问题。首先,中国并非缺乏尖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实际上,我们的科学家在智慧上并不逊于西方的同行。其次,现在我们面临的"卡脖"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自家人才的流失。
 
  解决国产芯片供应链的短板,培养并留住人才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华为老总任正非说得非常好:“我们需要让自家鸡在自己的窝里下蛋。”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目前已有至少3.2万名以上华人科学家正式成为美籍公民,其中像数学奇才尹希,已在美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在国产芯片行业爬坡上坎的关键时期,一些华人科学家却选择"弃中投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国人痛心疾首的现象呢?能够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目前美国的科研环境和土壤更加优质,研发投入更大,对科学家的物质待遇也更为丰厚。
 
  今天,中美关系已经很难回到当初的蜜月期。对中国进行全方位堵截,已经成了美国对中国的常态。当今美国各界早已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把中国当成美国在当今世界的最大战略竞争对手,直白一点说,就是把中国当作美国头号敌人来看待。因此,我国的大量一流人才流向美国,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所谓“藉寇兵而赍(jī,给予,赠送)盗粮”(秦朝?李斯《谏逐客书》),就是“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问题是十分严重的。人才是中国培养的,如今却去帮助潜在的敌国,自己国家的人才减少而敌国的人才增加,必然使自己内部空虚,国家利益受损。这种情况下,要想国家没有危险,那是不可能的。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和警惕。
 
  二、能否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土壤,是一个国家能否走向强盛的关键所在。
 
  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土壤呢?笔者认为,留住人才,关键在于拴心。国之要,首在用人;用人之道,重在拴心。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才工作极为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引进人才选拔人才的好政策好制度,并初见成效。为使国家吸引和留住人才工作取得更大成效,笔者建议国家重点做好如下几顶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营造一个管理开明、思想活跃、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国内环境。让人才畅所欲言,勇于说话,敢于说话并且说真话。只要是法律没有禁止的,应该百无禁忌,都可以说。国内少数部门和单位存在的戒律森严、动辄得咎、人人不想说话更不敢说真话、束缚重重等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如果这些存在的少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什么样的人才都会被吓跑,更遑论吸引和留住人才了。
 
  二是对人才外流的原因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从源头总结和解决造成人才外流的在工作机制、工作环境、工作待遇和从事科研创新的硬件与软件建设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是对国内外处于同等水平的人才,要在薪资待遇、科研经费、奖励机制、容错范围与限度、职称评聘、住房待遇、子女教育、家属就业等方面千方百计提供与国外相当或更加优厚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四是在吸引和留住人才工作中,各级领导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当人才被吸引和留在国内工作后,在国家和单位给予其应有的各种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并确定了科研奋斗目标后,单位领导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1、要诚心诚意尊重人才个性,在给予人才一定的物质生活待遇后,在不干扰其工作的前提下,真心诚意与其交心做朋友,使人才实实在在感觉到国家对人才的尊重和重视,不让人才有食“嗟来之食”的感觉。
 
  2、领导要谦虚,要礼贤下士,敢于承认自己是外行。
 
  3、在科研方面领导要多向人才请教,少让人才汇报请示;多做服务,少作指示。
 
  4、领导要做到尽量少开会,开高效短会、不开会。除特别重要的会议外,平日开会尽量只设发言席,不设主席台,领导讲话要去除官本位思想和观念,放下架子、推心置腹,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才、干群平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土壤。
 
  6、做好引进人才长远规划,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安下心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没有后顾之忧。千万要注意,不能“娶进门的媳妇扔一边”,给人以初来重视、继之淡漠、随后冷漠甚至不闻不问的不良印象,最终使人才有“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甚至是卸磨杀驴之叹。须知中国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古训。如果那样的话,真正的人才最终还会流向国外,国外的人才也不敢进来。这种现象是我们在引进人才工作中需要注意防止和警惕的。
 
  三、我国引进人才工作有了新起色、新进展。
 
  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国家引进人才工作初见成效。经过举国上下一致努力,赴外人才减少,回国精英增多,我国人才回流数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据统计,在过去两年中,有超过3800名华裔科学家选择归国为国服务,甚至有许多外籍科学家也开始扎根中国,如日本科学家福田敏男,美国量子科学家马里奥·赛格德,以及杰弗里·维特等人。
 
  笔者拙见,目前,中国缺口最大、最急需引进的人才有如下几类:
 
  1、金融方面:如何摆脱美元一家独大局面,使人民币早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能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国际化货币的世界顶级金融策划与管理人才。
 
  2、经济方面:如何突破西方封锁实现内外经济良性循环的经济管理人才。
 
  3、工农业和医疗科技方面:精密车床、高效环保农作物育种栽培收割储存机械、医疗高端精密检测仪器等方面设计制造人才,高端芯片和高端光刻机设计与制造人才。
 
  4、军事方面:航母核动力、战略轰炸机、世界一流战略核潜艇等方面设计制造人才。
 
  我们丝毫没有理由自满,因为我国目前拥有的世界一流科学家在数量与质量上同世界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如何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世界一流人才为中国服务,这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标签组:

上一篇:能否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土壤,是一国能否强盛的关键因素

下一篇: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反战杰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赏析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