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的绘画风格严谨缜密,擅长大幅面创作和壮观的群像式构图,熟练掌握着西方素描造型观念在自己创作当中的应用。
李爱国对于关东画派的贡献则主要体现在绘画主题方面的创新上,他尤其通过对写意和工笔两种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多角度探索,为中国人体画创作的领域做出了空前未有的巨大贡献,促进了中国画多方向的发展。
两位艺术家凭借着对人物画各自的理解和感悟,创新了许多未曾谋面的表现技法,推动了关东画派的新发展。
李征生于1957年,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关东画家,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旗手》、《铁匠铺》、《鼓韵》、《在春天的土地上》和《向往》等优秀作品,其中《旗手》获过2004年的第十届全国美展辽宁省美术作品展的金奖。
李征的作品充满了传统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也饱含着他强烈的现实主义绘画精神。
李征在画面的处理上有着自己独到的一套方法,他追求画面细节的极致处理,这一点可以从他的金奖作品《旗手》中可见一斑,画面中人物的形象结构突出,关系明确。
饱满的构图,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加上画面中人物、草地、战马乃至背景极致细腻的刻画,让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都经得起推敲,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赏心悦目,同时让观者更直接地体会到李征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纵观李征大量的创作作品,可以发现他热衷于表现中国各地各族人民。例如《村路》、《铁匠铺》、《旗手》、《金色巴颜》等作品中有来自东北地区的人民形象,也有充满西北风韵的风土人情,还有来自五洲四海的少数民族面孔。
而从构图的角度来看,李征更喜欢稳重饱满的群像式构图;画面内容上,他追求真实、有说服力的描绘对象,这一点也能从《旗手》中得到印证,画面中虽然人物、战马等绘画元素错综复杂,但人物的状态和表情是各不相同的。
这就需要李征对身边现实生活中的细致观察以及多年的画面经营经验,加上整幅作品偏仰视的角度,更显得画面中的人物、战马高大威猛,加强了庄严的画面氛围,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效果。
正如前文所说,细致是李征所有作品中的共同特点。李征只要决心画一张创作,就会提前把准备工作做到位,并拿出百分之百认真的态度,哪怕是画面中不起眼的小小局部,也是经过他反复推敲研究绘制而成的,从而保持对待画面的严谨态度。
这就使得他每创作一件作品就要花费数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即便他的每幅画面都相当细腻,但这并不代表其作品风格就千篇一律,在《高高的山岗》中,李征选择了皴染的方式对老人形象进行刻画描写,而在《秋》这一作品中。
对于女子形象细节的处理上选择用线条的方式进行描绘,所以李征会在不同的画面用适合的表现手法,通过皴擦的方式来表现老人的沧桑质朴感;通过线条的变化则表现女子独有的细腻灵巧。李征就是这样通过表现手法的转换和对细节处理来最大程度还原人物形象本身具备的特点。
李征在创作大型题材作品之余,也曾负责过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里的插画项目,小说里的插画生动有趣,人物表情逼真细腻,场景刻画真实,更直观地把小说要表达的内容传达给了读者,也能让读者们配合着插画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由于文章本体是小说,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模板,李征只能靠反复揣摩文章的内容来绘制插画,这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极高的绘画基本功。
但似乎这些都没有难倒李征,如图《笨花》是小说当中的一幅插画,从图中可以看出人物的神态生动真实,左右两人不仅在面部表情上有着区别,在黑白对比上也做了刻意的处理。
而且衣纹刻画程度上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而后边的人更是直接选择几笔带过,突出了前实后虚的画面关系,这样一来使一幅小小的插画也变得空间感十足,层次清晰,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这也体现了李征在平时生活当中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程度,想必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很难画出本不存在于现实的故事人物。
中国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易英曾说“李征的插图采用水墨的形式,深厚的笔墨功底和扎实的造型能力使人感到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
李征的风格忠实于还原历史,他不追求特定的情节,而是将历史定格在真实的场面”“这说明他不仅仔细地研究原著,还对那个时代的乡土文化进行了考古般的研究”这样的评论对于李征所画的插画而言无疑是最大的一种认可。
李征创作的作品中绝大多数是深入完整的现实主义绘画,与关东画派一切从现实出发的绘画理念相吻合,强调对主题选择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并致力于把最真实的想法通过创作的形式表现出来,促进了关东画派人物画题材的丰富性和多变性。
标签组: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潘体”:潘龄皋书法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