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够不够资格成为千古一帝?

看文网 > 历史解密 > 2023-02-19 14:43

    在明末清初这个短暂的乱世当中,国祚长达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被农民起义军闯王李自成所灭,关外的清军也在吴三桂的指引之下于公元1644年轻松入关剿灭了李自成占领了北京城。
 
    顺治皇帝也成了清军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可惜公元1661年顺治就因病去世,将庞大的大清王朝留给了自己年仅8岁的儿子——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即位之时,南有吴三桂等藩王拥兵自重,海外有台湾郑氏家族隐患,北方还有准噶尔虎视眈眈。
 
    康熙就在这样严峻的内外形势下正式登临帝位。
 
    在古代封建帝王史中,康熙大帝可谓是一个比较耀眼的存在。
 
    一方面在于他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帝王,史料比较丰富,能够让后世史学家更加全面地了解他,另一方面在于他一生所做出的功绩也让许多帝王望而不及。
 
    一直以来康熙凭借他的耀眼功绩被誉为“千古一帝”,但后世人对他“千古一帝”的称号也有所质疑。
 
    那么康熙大帝作为康乾盛世的主要缔造者,够不够资格成为千古一帝呢?
 
    少年登基,智擒鳌拜
 
    康熙皇帝在少年时期就十分懂得勤奋好学,在顺治帝的诸位皇子当中三皇子玄烨尤其出众,在每次考察皇子之时,面对顺治提出的问题玄烨也能够对答如流,深得顺治帝喜爱。
 
    尤其是康熙在小的时候感染过天花病毒,要知道在当时这就是一个不治之症。
 
    但令众人没想到的是,康熙仅仅只是脸上长了几个痘就痊愈了,这一现象让众人都认为康熙天命所归,命不该绝。
 
    最终顺治皇帝病逝之后,年仅8岁的玄烨自此继承大统,登基为帝。
 
    自古以来,一旦出现皇帝年幼无法亲政的情况,朝廷中必将会出现权臣总揽朝政,威胁皇帝的权势。
 
    就比如五代十国时期被赵匡胤取代的后周,后周新皇帝不满九岁,太后也十分软弱,这才使得赵匡胤得以掌握朝政,取代后周,建立大宋。
 
    康熙即位初期亦是如此,顺治病逝之前给康熙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老臣索尼权臣鳌拜以及苏克萨哈和遏必隆,让这四位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治理朝政。
 
    但令顺治没有想到的,自己钦定的这四位辅政大臣辅佐效果差强人意。
 
    首先就是鳌拜与苏克萨哈两人水火不相容,两人矛盾至深不可调解。
 
    索尼虽然身为四朝老臣,但已经年老力衰,面对形如水火的鳌拜与苏克萨哈,他也无可奈何。
 
    而最后一位辅政大臣遏必隆向来就依附于鳌拜,而且鳌拜凭借自己多年的军功,还顶着一个大清第一勇士的头衔,这使得朝廷上下无人能制衡鳌拜。
 
    鳌拜还自比于古代的尹伊和霍光,不仅手中权势滔天,而且还在朝廷之中结党营私,以至于当时朝廷出现大小事务皆知鳌拜,而不知有皇帝的情况出现,康熙此时犹如一个傀儡一般。
 
    苏克萨哈也因为斗不过鳌拜,在康熙六年被迫害致死。这一举动震惊朝野,毕竟苏克萨哈也是先帝留下来的辅政大臣之一。
 
    这件事情让长久以来不能亲政的康熙也十分恼怒,发誓一定要除掉鳌拜,重新掌握朝政。
 
    终于在康熙八年,康熙假意召见鳌拜入宫议事,实际上康熙早就埋伏了许多训练有素的相扑。
 
    康熙事先将准备递给鳌拜的茶杯早就烧得滚烫,鳌拜接过茶杯之时也因为烫手直接将茶杯摔在地上。
 
    康熙直接以大不敬为由,让左右相扑出来将鳌拜按倒在地。
 
    满洲第一勇士双拳难敌四手,最终不敌被擒。
 
    鳌拜在朝中的党羽也被康熙迅速逮捕归案,从此朝政大权真正到了康熙手中,康熙也正式踏上了自己不平凡的帝王之路,要知道此时的康熙年仅16岁。
 
    剿灭三藩,稳固政权
 
    康熙帝正式亲政之后,与朝臣分析国内形势。
 
    此时的国内尚不安定,这是因为在许多地方仍旧存在着前明余孽,这对清廷开展后续工作十分不利。
 
    朝臣们认为现在主要大事就是先清除前明余孽,但这一决策很快就遭到了康熙帝的否定。
 
    康熙帝敏锐地察觉到,此时的三藩已经有了尾大不掉的势头,吴三桂等藩王拥兵自重对康熙来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强大的三藩永远是威胁康熙皇权的最大绊脚石。
 
    平南王吴三桂不仅拥兵自重,而且每年还向朝廷索要巨额的军饷,终于公元1673年,也就是康熙十二年,吴三桂等三位藩王起兵造反,康熙下令全军待命,势必平定三藩。
 
    由于吴三桂等人皆是汉人,他们首先打出“兴明讨虏”的旗号,以此来获得各地前明余孽的响应。
 
    在进兵初期,吴三桂可谓是大获全胜,这是因为吴三桂刚开始就几乎占领了湖南全省,而其他各省见吴三桂来势汹汹也纷纷请降。
 
    一时间湘、桂、闽、川、滇、黔等六省都落入了吴三桂手中,吴三桂已经占领了半壁江山,尚未稳定政权的大清王朝再次岌岌可危。
 
    原以为吴三桂会继续兴兵北上,结果他停留在湖南修建了防御工事,准备与清军对峙。
 
    康熙帝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才得以喘息,稍作休整之后,康熙帝直接调整战略,从各地抽调兵力,而且还对吴三桂的响应者实行招抚政策,逐渐地将吴三桂主要的军事力量分化。
 
    而吴三桂的两位盟友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之信也在此时接连遭到挫败,先后向康熙请降,吴三桂一时之间进退两难。
 
    公元1678年吴三桂自知时日无多,直接在衡州登基为帝,国号大周。
 
    但此时的他已经人心向背,原先的部下纷纷投降清朝,追随他的亲兵也开始军心涣散,结局失败已然注定。
 
    终于在同年的秋天,吴三桂病逝,他的孙子吴世璠继承皇位,但其实大周政权已经到了分崩离析之际。
 
    吴三桂死后,清军势如破竹一路将吴军逼回了云南昆明。
 
    此时的清军已经有了必胜之势,城内的守军也纷纷出城请降。
 
    吴世璠沦落到这种境地之后,终于认清局势不再负隅顽抗,在自己的大殿中自刎身亡,年仅16岁。
 
    终于公元1681年,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康熙平定,国内形势迎来一片光明,康熙帝也终于可以腾出手收复台湾。
 
    统一集权,缔造盛世
 
    平定三藩之后,康熙帝认为国家统一高于一切。
 
    在排除万难以及朝臣劝阻之后,康熙帝力排众议坚持收复台湾。
 
    朝臣们反对主要就是因为清军海上实力不强,只怕最终无功而返。
 
    但康熙帝为了真正一统天下,断掉最后的前明余孽,毅然决然地下令收复台湾。
 
    康熙帝准备了两套方略,一是剿,二是辅。
 
    顾名思义就是和谈与武战两手政策,若能和谈就谈,若不能和谈就打。
 
    郑经继位之后,他自知凭借台湾小小地方不可能与清朝打持久战,因此他同意与清廷和谈。
 
    康熙曾前后九次派官员前往台湾与郑经谈判,但郑经仍要求台湾要像朝鲜,琉球等国一样,作为清朝的附属国独立于海外。
 
    但康熙帝的底线就是台湾本身就是中国国土,郑经也是中国的国人,绝不能像朝鲜等外国一样。在双方互不让步的情况下,谈判终于谈崩。
 
    清朝与台湾也进入了实战的阶段。
 
    公元1683年,康熙帝大胆地任用台湾降将施琅担任福建水师总督,随即发动澎湖之战。
 
    这一战打了七天七夜,主将施琅还负伤,但结果是清军大获全胜。
 
    此战过后,台湾再也无力防守,最终向康熙呈交延平王金册以及台湾全岛户口土地册籍,台湾最终回归祖国,成了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收复台湾之后,康熙帝的功绩也达到了顶峰,毕竟他完成了先人未完成的功业,全国上下无不赞颂。
 
    但康熙帝仍旧保持雄心勃勃,于公元1690年,分三次御驾亲征准噶尔。
 
    当时准噶尔首领噶尔丹也算得上是一个英雄豪杰,凭自己一己之力统一了准噶尔部族,还有实力与康熙分庭抗礼,实力可谓是盛极一时。
 
    但他的对手康熙皇帝更胜一筹,最终三征准噶尔以清廷获胜为结果,嘎尔丹也因此消停了几十年。
 
    康熙帝的功绩史上再次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世文人赞颂不已。
 
    总结康熙皇帝的一生,八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智擒鳌拜,20岁平定三藩,28岁收复台湾宝岛,37岁的时候三次御驾亲征准噶尔,这样的功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康熙帝花费一生所打下的这个江山,缔造了后来的康乾盛世。尽管康熙帝晚年对待政务有所疲倦,但他为祖国的统一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为我们现在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被后世誉为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他的一生南征北战,巩固政权,在文化,土地,经济方面均成就卓著,自然有资格被尊为“千古一帝”。

标签组:

上一篇:吕布:“三姓家奴”的穷途末路

下一篇:海瑞究竟是清濂无用,还是治世名臣?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