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代史,仔细翻阅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代男子大都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女子,尤其是皇帝,更是如此。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顺治皇帝13岁就有了孩子牛钮,汉惠帝刘盈更是娶了11岁的外甥女张嫣为后……
以皇帝为例,让我们看看究竟是何原因,会让古代的男子对年龄尚小的女子情有独钟。真相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医疗水平落后,无论是男子还是女子,他们的平均寿命都很低。据有关史料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封建社会平均年龄大都在30多岁。
很多人要说了,乾隆还活了89岁呢,这里主要侧重平均年龄,也有人要说了,皇帝拥有天底下最好的资源,宫里还有很多御医随叫随到,怎么会“短命”?归结起来还是因为医疗水平的问题。可以说一个风寒,甚至是天花,都能要了他们的命。
相比较男性而言,女子本弱,她们的生命风险更大,例如生育。古代难产而亡的皇后、嫔妃也有很多,民间自不必说了。
皇帝偏爱十三四岁的女子,还在于她们此时正值风华正茂,是一生中最好的年华,精力充沛,且没有什么人情世故,这也是皇帝钟情的原因。
另外,豆蔻年华的女孩,她们的性格大都没有养成,没有什么坏心眼,对皇帝也一定会百依百顺。这种情况,不但可以替皇帝分忧,更有利于后宫和睦。
因此,皇帝每年的选秀,都是把这些女子的年龄卡在十三四岁,这一条也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即便是世族之女,一旦年龄上超过了限制,想要实现嫔妃梦进而上位,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史料记载,清朝从顺治时就规定,满族八旗人家13到16岁的女子,必须参加选秀,每3年举行一次。
在封建王朝,皇位的更迭大致有两种情形:禅让和世袭。皇帝继位时的年龄参差不齐,有的皇帝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被拥立为帝王。汉冲帝刘炳2岁即位,东晋司马聃2岁即位,中国末代皇帝溥仪3岁登基,不难想象,这些帝王当上皇帝并非出于自己意愿。
封建社会皇权一直让人向往,很多人为了争夺大宝,不惜明争暗斗,拔刀相向,甚至父子反目、骨肉相残。有心的大臣在关键时刻,往往会见风使舵,拥立对自己有利的小皇子继承皇位。
此举主要是大臣利用少帝性格尚未形成,自己便可以代替少主行使皇权,而皇帝也就变成了大臣的傀儡。
在此过程中,会有很多小皇帝渐渐脱离大臣的掌控,这个时候,大臣往往会见机行事,将自己的小女嫁给皇帝。
这样不但可以让自己的女儿有一个好的归宿,更主要的是,可以让女儿充当眼线,掌握皇帝的一举一动。
另外,这个办法也可以让皇帝觉得,自己是有妻有室的人了,可以独当一面,也缓和了皇帝和大臣之间的矛盾。
除了这层关系,皇帝之所以娶十三四岁的女子,还在于皇嗣兴旺。前文有述,古代生产力低下,男丁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极其重要,也是家族兴旺的标志,大到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因此,很多男子都选择早早结婚,使得有更多的时间延续香火。虽然女子不一定情愿,但在封建社会中这已经成了一种现象。
皇家也是一样,如果子嗣不兴旺,那么这个王朝的根基也是不稳的。我们看过很多清宫剧你会发现,“母凭子贵”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子嗣,可见皇子的重要性。
十三四岁的女子嫁进宫里后,就有更多的机会陪皇伴驾,在最好的年华,也一定可以让皇家血脉得以开枝散叶。
皇帝以身示范,也对民间起到了表率作用,随着在制度层面加以约束,让生育年龄也会被提前,很多朝代都规定,女子出嫁最晚不超过十七,基本固定在十三四岁。结婚早,那么生育率就会提高,死亡率就会降低,这对封建社会是有现实意义的,也是不得已的举措。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女子社会地位低下,某种程度上来说,她们几乎都是男人的附属品。在家从父,嫁人从夫,而且婚嫁之后,还要从夫姓。
虽然早嫁女子未必情愿,可那个时代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们没有任何社会话语权。即便像唐朝女皇武则天执政时,天下的女子命运还是不能由自己掌控。
封建社会的女性,她们的人生字典中只有顺从和任命,虽然有太多无奈,也无能为力。
在古代,女子嫁人就像泼出去的水,如果被夫家休了,就会认为是不光彩的事,而这个女子想要再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程朱理学讲究“从一而终”,女子必须遵从三从四德。
不得不说,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戕害是壕无人性的,在“吃人”制度的摧残下,她们一生的命运都被打上了悲情的烙印。
古语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的以男子为中心的家庭观念认为,传宗接代是夫妻之间必须应尽的义务,如果两人没有子嗣就是大不敬,没有生出男丁,就是不孝。
但作为常识我们知道,女子的身体一般要在十六七岁时才会发育成熟,可想而知,十三四岁选择嫁人,这种伤害对女性来说贻害终身的。
好在我们生活在文明开化的现代社会,女子早已独立自主,保障地位也在不断提升,她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早已成为行家里手。
标签组:
上一篇:古代死刑犯被砍头时,为何都很听话乖乖下跪?有几个原因不得不跪
下一篇:古代皇帝为了方便享乐,发明了这三种方法,一个比一个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