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表面上看,三足鼎立,局势稳定,可实际上,蜀国的劣势非常大。蜀汉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比不上东吴和曹魏。刘备走后,蜀汉一直是诸葛亮在苦苦支撑,少了关羽、张飞,蜀汉的军事实力也出现了断崖式下滑。最终形成“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局面。
诸葛亮虽然聪明,但毕竟年纪大了,一个人支撑蜀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带兵打仗除了要有好谋士以外还要有好将领,蜀汉的失败和将领离不开关系。诸葛亮在掌权期间斩杀了蜀国三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如果他们还活着,蜀汉的结局可能会发生变化,不知道孔明先生有没有后悔杀掉他们。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非常顺利,是多次北伐中胜算最大的一次。既然这么顺利,那他是怎么失败的呢?诸葛亮虽然聪明,但他看人的眼光不行,在选择镇守街亭的将领时,别人提议他用魏延,结果他用了自己赏识的马谡,最终惨败而归。
马谡失街亭能不能说明他是一个庸才呢?显然不能。他对战术非常精通,但实战经验过少,假以时日,说不定能成为一位出色的将才。而且拿下街亭的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就算诸葛亮去派魏延守,也不一定能守得住。
诸葛亮杀马谡自己也很不舍,但又不得不杀,因为马谡在守街亭之前立下了军令状。仅因失掉街亭就被斩杀这个惩罚对马谡来说太严重了,哪怕他曾经立过军令状。在曹操败走华容道的时候,关羽也曾立下军令状,可还是放了曹操一马,而他也没有受到军令状的惩罚。由此可见,“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一味地执着于军令状。
刘备在没有子嗣的时候,收养了一个孩子,名刘封。此人骁勇善战、勇猛异常,刘备就派他和孟达去镇守上庸这个地方。关羽骄傲失荆州时,刘封是离他最近的,在孟达的建议下,刘封选择了袖手旁观。他没有伸出援手导致关羽被东吴杀害,知道关羽没了以后,孟达十分惶恐,选择投降魏军,而刘封则选择回去向刘备请罪。
刘封回去以后,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杀了刘封。刘封虽然骁勇,但在计谋上有所欠缺,要是给他配一位好谋士,那必定是如虎添翼。要是刘封活着,蜀汉说不定不会那么早投降。孟达降魏之后,曾派使臣给刘封送信,让他和自己一块投降。刘封见信后非常生气,撕信斩使,回蜀中复命。刘备后来听说这件事,非常后悔自己杀掉刘封。
魏延有勇有谋,非常受先主刘备的赏识,在三国那个人才济济的时代,魏延是排得上名的将才。有才的人一般都性格不好,魏延就是这样,别人对魏延的评价都离不开孤傲两个字,他的死和他的性格离不开关系。诸葛亮在世时,就认为魏延不可靠,有谋反之心,所以忌惮他。
诸葛亮去世之前,把手中的权力交给了姜维和杨仪,这让魏延十分不满。在姜维他们撤回蜀中时,魏延火烧栈道,杨仪借此机会让马岱杀了魏延。其实魏延火烧栈道和谋反关系不大,当初赵云火烧栈道就是为了阻碍追兵,魏延火烧栈道可能和赵云的目的一样。仅因栈道被毁,就说魏延要谋反,实在是太过牵强 。
魏延对蜀汉而言非常重要,诸葛亮不信任他是觉得自己走后他一定会反,所以才没有把兵权交给他。那魏延究竟会不会反呢从当时的三国局势来看,魏延谋反的可能性不大。魏延有野心有实力,但军权毕竟是在姜维手中,他胜算不大。在蜀汉谋反失败,他只能去曹魏或者东吴,可魏吴两国虎将如云,他去了之后地位远远不如在蜀国的高。
魏延虽然孤傲,但他不傻,谋反对他而言一点好处都没有,他为什么要干呢?魏延被杀真的非常可惜,他想掌权不想谋反,火烧栈道只是一个借口而已,魏延被杀的真正原因是猜忌。即使没有火烧栈道这回事,杨仪也会找个别的借口把他杀掉。
有多大的能力干多大的事,曹魏、东吴虎将如云,可蜀汉的将才却是寥寥无几。诸葛亮杀将领杀得不是时候,还没有平定天下,怎么能杀掉那么多的将领,个个都是勇武之才。要是他们还活着,蜀汉后期的军事实力也不会那么弱,三国的结局说不定还会发生改变。
标签组:
上一篇:晚清大内侍卫的真实形象:虎背熊腰,手持利刃,个个面露凶光
下一篇:或许他才是清朝真正的罪人!推行闭关锁国,落后于西方也是因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