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慈禧“照片”,被美国博物馆收藏多年,这才是她的真实相貌

看文网 > 历史解密 > 考古文物 > 2022-11-22 19:31

    这世界上出名有两种方式,一个流芳百世,一个遗臭万年,而提起清朝的慈禧太后,相信大家也会自动给她归类。
 
    虽然慈禧一直没有自立为帝,可这个掌握晚清半个多世纪的女人,为了自己当时的利益和享受,不惜牺牲国家、军队的利益,甚至签订丧权辱国的退让条约。
 
    这些在今天看来都是惨痛的教训。
 
    而这些惨痛的教训在人们心中勾勒出慈禧太后自私自利的统治者形象,和一副令人憎恨的嘴脸,可真实的慈禧到底长相如何?能做上太后的她有什么迷人之处?
慈禧
    照片里的慈禧
 
    在清朝当时就已经有了拍照技术传入国内。
 
    而自从有了照片的记载功能,就能更准确更详细地传达当时的环境,这项技术的发明在当时也算是轰动了世界。
 
    一直对外来的技术与发明都抱着十分好奇的慈禧,曾经还跟身边的人说过,只要是新鲜的玩意她都愿意试一试,尤其是这种外边人不会知道的事情。
 
    这次也一样费尽心思地打听到拍照的技术和功能,并且抱有极大的兴趣,于是就差使身边的人找到这项发明,并且为自己使用。
 
    因为拍照这个功能,满足了慈禧自身的存在感,也满足她作为女性本身的爱美的小心思。这对于慈禧来说,不仅能记录自己“盛世美颜”还可以记载和发扬自己“光辉作为”的社交神器。
 
    所以,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可以查到很多有关于慈禧太后的照片。
 
    有和身边宫人合照,有欣赏御花园合景,有的和外来访问人员合影,这些照片慈禧视若珍宝,有的甚至被慈禧当作礼物送给来访使者。
 
    其中还有一张照片被美国博物馆珍藏多年,这里能清楚地看到当时的慈禧已经四五十岁的样子,相貌并非倾城倾国,为啥她就能一举坐上太后,并执政长达40多年呢?
 
    走进慈禧的后宫生活
 
    同我们看到的那些清宫剧一样,能迅速在选秀中获得皇上和太后青眼的,不是有着显赫的家庭,就是有着脱俗的美貌。
 
    毕竟在当时,选妃也是皇帝巩固自己地位的一种手段。
 
    而一些没有靠山的妃子可能只是靠着自己技艺或者柔情,在后宫众多的佳丽中能博得皇上的多看一眼,但是想要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利,那就得具备过人的智慧以及必要的手段和心思了。
 
    而慈禧太后,毫无疑问一定是有着自己的智慧。
 
    从初入宫门的小小“贵人”能在两年内不断晋升位分,直到做上皇贵妃,这一路的顺利就能看出在当时慈禧多得咸丰皇帝的重视与喜爱了。
 
    在当时“母凭子贵”的年代,慈禧也算是被“锦鲤”附体,在万千宠爱之时又给皇帝生下了他唯一的儿子载淳。
 
    所以在当时,慈禧太后显然已经是后宫中的“红人”了,就连此时宫人都围着慈禧在拍马屁,毕竟她极大可能是未来“皇帝”的母后,也是大清太后的预定人选了。
 
    想要得到永久的宠爱,肯定能够有让皇帝眼前一亮的本事。而皇帝随着在这频繁的相处中,发现了慈禧写着一手漂亮的字迹。
 
    在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是慈禧的一手好字,让咸丰皇帝对她另眼相看。会写字,读过书这样的女子,也许能跟自己讨论讨论诗词歌赋,人生哲学。
 
    于是在咸丰皇帝的批准下,慈禧能够偶尔替皇帝阅读阅读奏章,甚至有时候还可以批阅一些无关紧要的奏章。一开始咸丰觉得自己轻松了,不必为一些芝麻大的小事自己去烦心了。
 
    慈禧既非池中物,又岂能安分在这每日琐碎的奏章中?后宫本不得摄政,可一旦进入了这些事情之中,慈禧就觉得自己有能力管理好这些国家大小事。
 
    欲望这个东西不及时加以控制,就会变得越来越大。
 
    但是因为当时咸丰皇帝还在位,然后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也是相当深厚,所以慈禧也还算安分,因为毕竟在当时,慈禧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可是,当英法联军侵略的魔爪开始伸向北京城的时候,咸丰自知无力抵抗,便带着自己的家眷和宫人逃到了避暑山庄。
 
    可作为一国之君,逃得了一时,怎可能逃过一世。
 
    动荡不安的现状,该如何面对,怎么解决眼下的问题成为了咸丰内心里每天思考的事。焦头烂额来形容当时咸丰和朝廷众大臣的情况毫不为过。
 
    也正是如此,忧心仲仲的咸丰身体逐渐透支,一天不如一天。而此时的慈禧,对权利的欲望达到了顶峰,她不相信任何人,她要做这朝廷的主人。
 
    而众大臣也不难在很多细节上看到慈禧的野心,所以在咸丰病重的时候,有几位大臣就义正言辞地请咸丰处死慈禧,避免以后妇人参政带来的危害。
 
    一日夫妻百日恩。咸丰此时内心万分纠结,可是面对处死这样的决定,咸丰始终无法同意,况且这还是自己皇子的母亲。
 
    也正是这样的犹豫,让处于后宫的慈禧太后,开始走向了政治台前。
 
    慈禧执政前后的风风雨雨
 
    每一次的朝廷政权更替,都少不了一场腥风血雨。
 
    这一次也一样,虽然慈禧没有当上皇帝,而同治尚且年幼,慈禧便是实际上的掌权者,所以这引起了当时朝廷很多臣子的不满。
 
    朝廷里很明显分成了两派。一方是维护旧时期统治政权与思想,认为女性掌权就是大权旁落,所以慈禧应该退回后宫。
 
    另一派则是相对识实务的一方,他们选择站在以慈禧为代表的统治阶级。
 
    可就此事议论声、反驳声不绝于耳,慈禧每天都要忍受部分大臣的质问与怀疑。
 
    想要给此事压下去,就必须得找到一个位高权重有发言权的一个人帮自己发起一件事,从而才能树立自己名正言顺的统治权。
 
    而眼下正有一位,这便是咸丰的弟弟——奕忻。
 
    作为王爷,他不仅拥有皇室血统,所以自然代替着咸丰以及皇室的态度,同时,他有很多拥护者,所以若以他向反对的大臣发起责难,则更是为自己助力,同时也免去了繁杂的议论声。
 
    当然,无利不起早,慈禧自然允诺如果此事成功,作为王叔的奕也会如愿坐上摄政王的位置,慈禧还美言道,同治还小在朝廷管理和国家治理上还仰仗王叔。
 
    于是“辛酉政变”就这样发起了,如大家所料,那些高喊着让慈禧滚回后宫的大臣们自然没有获得好下场,该杀的杀,该坐牢地坐牢,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而得到王爷奕忻的帮助,慈禧掌权期间更是如鱼得水。
 
    而每一位掌握实权的人物,在最初都想作出杰出的成绩,形成一个完美且成功的英雄形象。慈禧也不例外。
 
    面对太平运动造成的社会问题,慈禧太后迅速给出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培养精兵提升战斗力的同时慈禧还不忘争取外国势力的支持,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
 
    如慈禧所愿,太平天国运动最终没有掀起什么大浪。而慈禧也因为这次的成功,暂时的维护了整个朝廷和社会的稳定。
 
    清王朝的覆灭
 
    一个王朝的命运并非是一个事件就能决定走向的,太平天国的成功镇压也改变不了当时清王朝走向灭亡的道路。
 
    因为鸦片战争的影响,国内的情形不容乐观,外国的坚船利炮让更多人认识到想要自救,想要强国,就必须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
 
    而慈禧太后却在执政期间迷失了国家发展的方向,她觉得危险已经过去。
 
    于是,逐渐听到更多的农民抱怨,因为沉重的税收让他们的生活苦不堪言,而这些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她自己的欲望。
 
    金碧辉煌如天上琼楼的圆明园就是她贪图享受的产物。雕栏画栋、奇珍异宝,这些都是同治为了讨慈禧的欢心,不顾当时国库空虚,投入大量人力彩礼堆砌出来的奢华。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能慈禧也是如此这般。
 
    在这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时候,自己的儿子同治又死了。
 
    这似傀儡般的皇帝,还没有自己的孩子,也没有过任何有关于自己的政治主见,和时代抱负的皇帝,就这样离开了。
 
    如何继续自己的专权成为了慈禧当时可预见的问题,于是几经考量,她拉来了光绪。
 
    她以为自己能像操控同治一样操控着光绪这个无知小儿,她以为她可以继续实现着自己一统天下的美梦。
 
    可是怨声载道的民声、内忧外患的国情,让光绪这个小儿在执政期间也开始了“睁开眼看世界”。他主动联合朝廷的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想凭借这股维新的力量改变国家性质。
 
    可终究是太年轻,太轻易估量了慈禧的反对与力量,中南海瀛台成了光绪帝的“冷宫”,而这场所谓的变法改革,仅仅持续了103天,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百日维新”。
 
    光绪的软禁并没有打消慈禧对于改革的打击和反对,她还下令捕杀当时变法的代表人物,像我们熟知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代表性人物。
 
    慈禧像撒了一道网,一道捕捞所有维新变法人的网,慈禧更像是一把利刃,几乎砍掉了当时所有新政措施,唯一生存下来的就是京师大学堂。
 
    有关于慈禧的是非对错
 
    而后便是一系列的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大面积的割地,大数额的赔款,让慈禧成了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守旧无能”似乎也成了慈禧的标签。
 
    所以就连慈禧那张留在美国博物馆的照片,也在大家心目中有着强权、霸道的女性王权形象,甚至觉得整个清王朝的覆灭都是慈禧一人造成。
 
    其实,一个朝廷的兴衰全都加持在一个女性身上,未免显得有些不公。清朝政府的无能是前后数年的内忧外患导致,长期的闭关锁国造成的国家落后,而落后自然就要挨打。
 
    轰轰烈烈是慈禧这一生的写照,从5岁开始。还是孩子的她就开始经历鸦片战争,而后是贵妃,是统治者,她从主战到求和,这不仅是一个女性前后态度的转变,更是一个时代的妥协。
 
    “少数几个见过这位太后的人将她叙述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个子女性。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她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
 
    这是《中国,长寿帝国》对慈禧太后容貌的记载,就连维多利亚女王甚至都曾说过自己不如慈禧太后。
 
    是啊,从底层的平凡女性到后来的统治者,慈禧太后在历史中留下了有关于自己浓墨重彩的部分。
 
    有关于她的评价其实有很多种声音,她是清王朝落后腐败的代表,可她在时代中同样是一个了不起的存在。
 
    慈禧在当时推行洋务运动,可能是源于自己喜欢“洋玩意”,也可能是因为她真正意识到要自强,要发展。
 
    虽然,这场自强没有成功,但是比起闭关锁国的那套昏聩保守的“清流”来,慈禧的格局明显要大一些。
 
    说到格局,慈禧太后知人善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骆秉章这些汉人,慈禧都委以重任。
 
    甚至袁世凯,尽管有过复帝的逆施,但是有本事又甘心为她所用,便可不计身份和过往,其中格局是很多男性统治者无法达到的。
 
    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这些全是得到慈禧的允许,从而实行的大清国策,这些也是历史进步的助力。
 
    废除延续了近六百年的缠足陋习、满汉不能通婚的封建政令都是慈禧给出的要发展要进步的动作指令。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禁鸦片。
 
    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这些是无法想象的,“严禁吸食并禁种罂粟之处”这是太后的懿旨,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随意的抹去慈禧太后在历史中不断求变求存的“开山之功”。
 
    所以,一张保留的照片、一个的长相美丑不能简单的断定慈禧太后的是非成就,想了解到她真实的样貌,还得从她经历以及社会背景去了解,去分析,去读懂。

标签组:

上一篇:“第一妖墓”马王堆汉墓,国宝级文物,现代科技无法复制

下一篇:古墓里挖出“啤酒瓶盖”!考古人员却说是明朝文物?到底怎么回事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