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亲孙子,著名的核物理专家,袁家骝让中国少走多年弯路

看文网 > 人物 > 历史人物 > 2022-11-14 21:14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为民众思想的觉醒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可这个胜利的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也因逆流称帝而受到了觉醒民众的诟病。
 
    一代政治家的好坏难以评价,他做出的贡献也不会因为错误而被磨灭。
 
    如今对于袁世凯,大家众说纷纭,也许是这世上本身就很难有绝对的坏人和好人之分吧,到底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对于当时的袁世凯来说也许真的只有做了才知道。
袁家骝
    他的称帝惹怒了许多人,即使是他的儿子也暗讽道:“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说这话的便是袁克文,也就是袁世凯的二儿子。
 
    他与溥侗、张伯驹、张学良并称为民国四公子。他之所以名声大噪,自然不仅仅只是因为他的身份,不只因为他是袁世凯的儿子,他还有着许多令人赞誉的地方。
 
    他的才华和风流是数一数二的,他写得一手好字,悬空而书却能笔力遒劲且达到纸无破损的地步,称赞他的人不在少数,况且他的颜值也是一等一的出挑,着实羡煞许多人。
 
    由于母亲金氏对他的宠爱,他养成了不谙世事也不理政治的习惯,一身才华都体现在诗词歌赋上,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富家少爷,时常流连于风月场所,整日放浪形骸,没人拿他有办法。
 
    而与青楼女子薛丽清的结识,也是一见倾心换为佳话。薛丽清跟随袁克文走进这深宫大院,本以为是做了美梦,不曾想却是“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变故人”。
 
    袁克文本身就多情,新鲜感褪去后,她深感寂寞,地位低下导致时常被欺负,忍受了三年的寂寥后,他偷偷的离开了袁家。
 
    此时却发现自己已有身孕,只好生下儿子悄悄交给袁家,这便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闻名世界的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袁家骝。
 
    备受冷遇的童年
 
    于1912年出生的袁家骝,由于生母的身份低微又抽身离去,袁家骝成为了养母刘梅真名下的老三。
 
    家里早有两位嫡出的哥哥,在旧式的大家族当中,嫡庶尊卑有别,有着严格的长幼尊卑之序,所以即使袁家骝贵为少爷,也一直不得重视,他的童年一直过着连仆人都没有的生活。
 
    其他少爷平常西装革履,出入乘坐汽车,也有专门的佣人照顾,而相比之下袁家骝却是终日布衣长衫,孤单寂寥。
 
    远远看去,这位瘦弱的少爷总是形单影只,他的手里总拿着书,单薄的立在那,也不抬头看人,他似乎总是很静默。
 
    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他,也没有人关心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袁家骝修炼的更加沉稳冷静,对他的性格有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父亲写诗嘲讽政治,家眷们都遭受了牵连,被迫离开北平跟着母亲去老家农村生活,可母亲的离去也致使他一人无依无靠。
 
    说起来,袁家骝也是幸运的,虽体会不到过多母爱,可这位嫡母确实是位明事理的人,若不是好心的嫡母收留,把他过继在自己名下,恐怕他只会处在更加风雨飘摇的境遇当中任人欺凌。
 
    童年的波折生活并没有让袁家骝产生自怨自艾的想法,一切的苦难都是为了更好的重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他从小聪明懂事,十分明白只有多读书才能有出息,才能够远离悲惨的命运的道理,苦难没有将他击倒,反而促成了他沉稳坚毅的性格,他在苦难里开出花来,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坚定心智钻物理
 
    1926年,年仅13岁的袁家骝离开老家去天津南开读中学。但没过多久就被要求转入了新学书院。
 
    谈起新学书院,由于当时成立之初受到了袁世凯的鼎力相助,因此礼堂当中不仅悬挂袁世凯的巨福照片,还对袁世凯的后代格外优待,他的子孙基本上都在这里培养就读。
 
    袁家骝虽因为父亲的原因失宠,但也不能幸免。学校读书的课程都偏于西式,也是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物理,并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物理成为了他很长一段时间里的精神支柱,有了物理,他的心就有种被填满了的感觉。
 
    除此之外,由于受到了母亲薛丽清的影响,他对拉金胡产生了很大兴趣,并且费了番功夫拜了当时著名的琴师杨宝忠为师,他在京胡上的造诣也是极高的。
 
    平常闲着时,还会去给程砚秋等人拉京胡,几人谈史论政好不畅快,这些也让他的性子愈发洒脱超然。
 
    1928年,年仅16岁的袁家骝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天津工商大学工程系,可心志坚定的袁家骝明白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有物理才能激发他的热情与创造力,于是两年后他毅然决然转入了燕京大学物理系。
 
    说起来他也是十分幸运的,一进入学校就师从当时中国物理界的“大拿”谢玉明教授门下,在燕京大学学习的期间,他结识了知己好友,这人便是校长司徒雷登。
 
    与袁家骝一样,他的兴趣也全在无线电通讯的研究上。人生寻一知己实属不易,两人也因此成为了至交好友,对对方除了欣赏,更多了些惺惺相惜。
 
    1932年袁家骝从燕京大学毕业之后,选择了留校研读硕士研究生。而他的好友司徒雷登也为了他出了不少力,助他申请到了国际学舍奖学金。
 
    有了这笔钱的帮助,袁家骝也坚定了出国留学的目标。在当时的情况下,出国留学确实是更优的选择,他考入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后,对于物理的热爱有增无减,学识水平也不断提升。
 
    国外学习遇良人
 
    四年的国外学习让他不仅吸收了很多世界前沿的物理学知识,也结识了同样钟情于物理领域的吴建雄,优秀的人总是相互吸引的。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两个有着共同爱好的人对对方都十分欣赏,很快就暗生情愫。
 
    因为想要留在袁家骝身边,吴健雄还是做出了一些取舍。在慎重思考之下,她还是决定放弃去密西根大学学习的机会,选择留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继续深造。
 
    1942年,注定是袁家骝生命当中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袁家骝和吴健雄在异国他乡做出重大决定——结为夫妻。
 
    虽然没有亲朋好友到场祝福,但两人的婚礼也还是办得有模有样,参加婚礼的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婚礼的主持是由密立根教授与他的夫人共同担任的,他是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院长,也是袁家骝的导师。他十分看好这位年轻的小伙子,因科学结缘,因物理结缘,一切都变得没有那么重要,科学打破国界。
 
    参加婚礼的导师们,有不少都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这些科学界的巨擘们欢聚一堂,共同为袁家骝和吴建雄夫妻俩的婚礼送上祝福。
 
    与父亲和母亲的婚姻不同,他们两个十分恩爱,没有风花雪月的甜言蜜语,也没有耳鬓厮磨的极致浪漫,有的只是互相欣赏与扶持的诚挚之心。在异国相遇,这样一点真心已经是难能可贵,双方的珍惜也让这份感情长久和持续。
 
    有理想有抱负的吴健雄在科学事业方面也有着极大的造诣,后来被称为了东方的居里夫人。夫妻两人实力超群,对于科学的天赋和努力也非常人所及。
 
    他们于1957年发表论文于《物理评论》中,证实了杨振宇和李政道提出的“在弱相互作用中守称不守恒”理论,打破了物理学界一直以来信奉的爱因斯坦宇宙守恒定律,这一论文的发表可谓是震惊世界。
 
    虽然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与这两位科学家共同获得诺贝尔奖,但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是举世瞩目且不可忽视的,两人在物理学领域内威名远扬,也变成了一对模范夫妻的代表。
 
    身在国外系中华
 
    在博士毕业之后,袁家骝也开始去寻找一些工作的机会,由于正值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美国猝不及防的遭到了日本的攻击。
 
    外忧内患之下,对于科学家的稀缺也使得美国更积极的想要留下更多的人才,于是名声大噪的袁家骝顺利的留在美国无线电公司研究所工作,1954年夫妻俩慎重考虑后,为了生活以及孩子学习的便利不得不选择加入了美国国籍。
 
    在美国的学习让袁家骝有了非常大的成就,美国方面也十分想要留住他。但他身虽在国外,心却系着中华。身上流淌的是中国人的血液,却没有办法回到祖国报效国家,这让一心为国的袁家骝有些烦闷。
 
    1956年7月,张文裕和王乘书夫妇以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批科学家的身份去日内瓦参加物理研讨会,这短暂的相遇使得袁家骝心中的爱国情怀燃烧起来,他积极的询问国内的物理研究状况,热情了解现阶段中国的情况,他心中小小的火苗就此再也无法平息掉。
 
    但由于此时两国并没有正式建交,想要回国的机会实难寻觅,袁家骝也只能先按下不提,将这事只藏在心里。
 
    妻子吴健雄明白他,她又何尝不是一样的呢?
 
    两人是夫妻也是知己,最难能可贵的便是互相能明白彼此,正所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能感受到彼此的心境,心照不宣的执手,是他们俩的坚持。
 
    国家之间关系的缓解,让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看到了希望。袁家骝向自身所在的研究院申请试验设备的支持,中间的艰难我们可想而知,申请遇到挫折可他不仅不放弃反而愈挫愈勇,他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终于为中国的核物理事业争取到了一批先进的设备。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袁家骝的申请书递了又递,终于在1973年,他正式收到了回国的邀请。
 
    夫妻俩激动的睡不着,早早地开始准备着回国的手续,他们牵挂着国内物理科学的发展,既然现在自己有了能力,也想着为祖国多做些事情,这是魂牵梦萦的一次回国,昼度夜思的梦想终于成真,袁家骝的心情难以言表。
 
    回到中国后,周总理热切地接待了他们,袁家骝被幸福包围着,也感受到了脚踏实地站在祖国大地上的真实感,他拉着总理的手握了又握,总理的热情与温暖牵动着他的心绪。
 
    要回国!一定要回国!这个念头在他的心里种下了种子,生根发芽。
 
    这次回国探访,袁家骝尽可能想要给祖国留下更多可用的材料,他针对物理研究做了多篇学术演讲来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发展铺路。
 
    国内的核物理学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他申请到的这批物资对于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帮了大忙,他的多次学术演讲也启发着中国物理学界的有志青年对于专业的探索。
 
    后来的那些年,袁家骝夫妇传梭于中美两国之间,为中国和西欧共同研究高能物理和核物理奠定了基础。
 
    1997年,袁家骝的妻子吴健雄因病去世,2003年2月11日,袁家骝也在北京与世长辞,两位恩爱的伟大科学家用一生诠释了相濡以沫。最后之际能够落叶归根,回到祖国,是这位伟大科学家的最后坚持。
 
    袁家骝的一生谦和有礼,沉着自持,他的性格从小时候就能看得出来,经历过苦难的人,总要比其他人更早熟懂事些。
 
    可他也确实是幸运的,有嫡母的养育学校的教诲,虽没有太多母爱的感受,可在学校当中接触到了最挚爱的物理,这世上有几个人能真正从事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职业呢?从这一点上说,他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在内袁家骝是家里的支柱,疼爱妻子照顾儿子,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在外他名声赫赫、出类拔萃,他在物理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造诣,多年的物理学经验也使他从容应对各种物理研究,他的一颗爱国心更是让中国核物理学少走了非常多的弯路。
 
    这位传奇物理学家的一生落下了帷幕,可他的精神却永不磨灭,赓续着不朽的传奇!

标签组:

上一篇:1953年,克山病肆虐东北,于维汉扎根疫区二十年,用豆腐消灭病源

下一篇:北宋最硬的脊梁:寇准,一生大起大落,最后死于“不懂为官之道”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