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以病患的健康生命为首要顾念,这是为医者的基本准则,也是最终所求,而活在这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最应该感激的便是这些医者。
从非典,到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再到埃博拉,新冠,各种病毒的肆虐,带走了无数人的生命。
你我还活着,并不是我们足够幸运,而是当代无数医者在不断钻研,夜以继日,绞尽脑汁,用尽毕生所学,在试图战胜这些病毒,还人类以安宁与健康。
现如今医学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想克服一些病魔依旧很是艰难,这要是放到几十年以前,如有病毒传播,攻克它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十世纪上半叶,在我国北部克山县,曾爆发过一种急性病,当时只要是得上这种病几乎就意味着死亡,人们都管这种病叫绝户病。
要是让这种病蔓延全国,将会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当许多行医之人都被这种病打击的要放弃了的时候,于维汉站了出来,励志要打败绝户病, 后来他真的成功了,只不过这个过程漫长而又艰辛。
从有志青年到发染白霜,他虽已老,但他却救了上亿人,他为了能让贫苦地区的人们改善饮食,从根源上抵抗疾病。
他被亲切地称为“豆腐教授”,他就是于维汉。
以救民为己任,励志学医
1922年,出生于辽宁大连的于维汉,家境虽然普通,但父母却一直坚持送他去学校读书学习。
于维汉也知道,读书是当下能够让他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可年少的他对于读完了书然后要做什么,未来要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他还并没有明确的目标。
直到13岁那年,报纸上的一则报道,让他震惊不已,并且为之畏惧。那是一种病,在当时几乎席卷了黑龙江一整个村落的病。
当年,整个国家处在动荡之时,国将不国,又拿什么保境安民呢,在一些偏远的地区,虽经连绵炮火,但也没比交战区好到哪里去,因为单单是贫困就足矣让他们身处险境。
黑龙江的克山县便是所有贫困县城的代表,但他们却更加不幸,在1935年的时候,他们整个村子都被乌云笼罩着。
那时,贫困便意味着医疗水平极差,克山县便是如此,偏偏在此时克山县还爆发了一种急性的与心脏相关的,从末见过的一种病。
村里的人们本就对于医学知识知之甚少,最初当村里有人心脏不舒服时,并没有想着去看医生,只是忍着,因为他们根本也没钱看病。
可是接连有村民因为这样的病痛死去时,人们才开始慌恐不安。大家眼看着病死的人数从数十到过百,而村里的医生却无能为力,人们只能等待死亡,就连健康的人也无法安心。
终于场因病而来的灾祸被外界注意到了,可为时已晚。在这近乎与外界毫无联系的克山县,早已有更多的人成为了隐而未现的病患,而等待他们的也只能是死亡。
外界在形容这个病的时侯直接便以“克山”来命名,足见这克山病对克山县的影响之大。
当于维汉从报纸上看到有关克山县的消息时,克山县旱已不复当年,本就不大的村子里那原本就稀薄的人丁,一少再少,他们都因为那场克山病的过境离开了人世。
许多人家在后来,连维持生计都成了难事。报纸上直接以“绝户病”来形容克山病的严重程度,让人闻其名而色变。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伤亡事件的于维汉,无法想象那些被克山病影响了的家庭,该要如何生活下去。
克山病将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阴影。他更无法想象那些在得知自己得病,却只能等死的人该有多绝望多无助。
于是他立志学医,不让克山县的悲剧重演。
病魔再来,迎难而上
就在于维汉立志成为一名医生的三年之后,他凭借着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功的考入了满洲医科大学。
真正接触医学之后,他才知道这世界上不只有克山病,还有许多其他的病症,也还在等待着有人去攻克。
在上课的时候,他的教授更是以克山病为例,来给他们讲解相关的课程。此时的于维汉才知道,原来克山病不只会导致心脏出问题,它的病理表现是遍布全身的。四肢无力,胸闷,恶心都只是他的早期症状而已。
等到克山病真正伤及心脏、脑、肺、肾脏等器官的时候,那才是最要命的。可是发病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哪怕是急性,也并不是一瞬间的事情。
可偏偏克山县就差点因此绝户,这时人们对于病情的忽视,更是当时身为医者的人的不作为。
学到了这里,想到了这些,这让于维汉更加坚定了自己学医的信念。
他不止在学校学医,后来他还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军医。有了理论知识,还有了临床经验,再加上他肯刻苦钻研,在1950年,年仅28岁的他便已经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副教授了,而他主抓的便是心血管疾病。
1953年,正当他还在医学领域深耕钻研的时候,曾经那个令他畏惧的克山病又一次卷土重来。而当年那个早已经把对克山病畏惧到骨髓里的克山县,又一次成了重灾区。
但这一次克山病来势汹涌,不像当年只局限于克山县内,而是向四外蔓延,以克山县为中心,在周围很大的范围内,都有人相继因为克山病医治无效离世。
早年间曾有日本医生对克山病进行过诊治与判断,他们说克山病是传染病,是无法治愈的恶性疾病。
由于当时克山病的死亡率极高,这一说法也一直被不少人所相信。于是人们都不敢去接触患病的人,而医生们对他们也是充满了恐惧。这无疑又一次打击到了患病人的心理,让很多患病的人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
可此时对于心血管疾病已经有了不少经验的于维汉对于克山病,却与曾经那个下了诊断的日本医生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克山病是可以治疗的。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找到方法,但克山病绝不是一种绝症。
为了能够从根源上解决克山病,党和国家决定派专家组前往克山,而这个至关重要的带队的人便是于维汉,他去的时候正是一年中最冷的那个月,而克山县冷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人心。
虽然于维汉的到来给这里的人燃起了丝希望,但最初的于维汉和专家团队却也是不得其法。
让于维汉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小男孩,在于维汉刚到这里的时侯,男孩的母亲就已患上了克山病了。
本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男孩害怕极了,但他又坚定的认为,于维汉叔叔一定能治好母亲。可不久之后,男孩的母亲还是去逝了。
而男孩也未能幸免地成为了克山病患者,在明知此时的于维汉无力救治自己的时候,男孩还在反过来安慰于维汉,说他相信克山病是一定会被治好的。
这让于维汉深受打击,却也备受鼓舞,他决心尽全力绝不辜负每一个病患的嘱托。
从年少的孩子,到花甲之年的老人,他们一个个在干维汉的眼前彼病痛折磨,让于维汉这个为医者心痛不已。
在这个克山病致死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九十二的紧要关头,于维汉决定把能试的方法都试一遍哪怕成功率是百分之一,也要坚定的走下去。
第一步,便是买设备,分析病因,当时的我们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都是依赖别国购入,这一次也不例外。
干维汉向上级申请重金紧急购入了一批没备,为的就是能够更精准的分析克山病的内在与细节。
而光有没备还不够,还需要有病患来给他们提供分析的实例,他们得解剖。
但人们对于解剖一事,很是不能理解,更是认为这是一种会遭天谴的行为。还是于维汉系自与乡亲解释了许久才,得以被理解与认同。
但医学研究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达成所愿的,在于维汉进行研究的这段时间里,每一日都有人因病过逝。
于维汉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从未被打倒也以末退缩,反而越挫越勇。
他近距离接触患者给他们治疗抢救,在患者之间对比分析。
直到1955年他开始采用樟脑注射的治疗方法,终于是有了一定的效果,虽然作用甚微,但好在是有了希望,证明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对的。
扎根乡村二十年,终战胜病魔
既然有了方向,那么于维汉接下来心里就有底了,他对自己的治方案进行了一番改进,从樟脑变成了葡萄糖,再加上安神的冬眠药物,这一次,效果明显好了很多。
他参考国外的医疗案例,又考虑到患者实际的心脏承受水平,在与专家组多次实验之后,提出了采用亚冬眠加补液的疗法。
终于急性克山病有了应对之法,而这个方案在给病患注射几次之后,就已给能看出有明显的好转。
接下来,于维汉又转战慢性克山病以及亚急性克山病的领域,尝试能够更对症的去给出治疗方案。有了急性克山病的成功,在这两种病情上,也很快有了突破。
于维汉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带领医疗组把最初致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二的克山病死亡率降至了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明显控制住了病情,让当年那个掌控着一亿多人性命的克山病没了威力。
可于维汉并没有放松,因为他发现克山病的发病地区多是山村这样偏远且落后的地方,会得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饮食的问题。
在这些地区,他们的善食条件本就有限,而且对于极有可能预防克山病发病的黄豆类制品更是不常食用。
于是哪怕已经有效控制住了克山病,但于维汉也并没有回到学校中去,而是继续留在了山村。还走访了更多个曾经被克山病困扰的山村。
为的就是能够。通过考察,并且再加上后期的实验,试图确认黄豆制品真的可以降低发病率的想法。
但任何治疗方法都不可能只存在于想象中,必须有实际的实践才能有准确的结论。
于是五年之后,于维汉在黑龙江的一个小村子里,做了一个实验,他给整个村子的人改善饮食,尤其是添加了黄豆制品,比如豆腐,再进行病情观察,发病率对比。
可这样大规模的实验需要的人力物力那么多,但当时的条件其实很有限,再加上地处偏远懂得何为实验的人又更少,于是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于维汉和自己的团队一手操持的。
虽然少设备,条件差,简陋到不行,他们都依旧尽可能的去保障实验的准确性。他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在克山病与营养性上面找到了关联。
这一次于维汉决定回到哈尔滨医科大学,他召集了更多的专业人士,还有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重新回到了黑龙江,更有针对性的对当时还在被克山病折磨的患者进行了医治。
这一次他们确定了诊疗目标也已经知道了克山病的发病规律,在治疗上很快便见到了成效。
时间来到1970年,于维汉发表了克山病营养缺乏学说,对克山病的致病因素,诊疗方法,如何防治,都进行了详尽的讲解。
通过这将近20年的研究,终于,这个从二十世纪初便困扰人们的克山病,被真真正正的降服了。
曾经还有日本学家评价于维汉说他是“像神一样了不起的人”可哪有真正的神,无非是全身心的投入到病情的研究,病患的治疗中去罢了。
但是哪怕已经降服了克山病,但于维汉却没有停下他的脚步。他依旧是那个整日里带个狗皮帽子,穿着破棉袄,旧军裤的土老头,一点都没有老教授的架子。
穿梭在偏远的农户家中,给他们普及医学知识和营养知识。偶尔还会给他们送豆腐,送豆浆改善饮食,当地的不少村民都称他为“豆腐教授”。
像于维汉这样,不怕吃苦,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医学事业,以治病救人为己任的医学工作者其实还有很多,只不过他们的名字都隐于白大褂之后了,但他们的功绩却实实在在的影响了十几亿人。
标签组:
上一篇:印度“铁娘子”英迪拉,强制400万男性绝育,67岁被两名警卫枪杀
下一篇:袁世凯的亲孙子,著名的核物理专家,袁家骝让中国少走多年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