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起义前遭家暴,遇难后丈夫却抑郁而终,儿子晚年捐出所有资产

看文网 > 历史解密 > 中国近现代史 > 2022-11-14 20:53

    本是“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的江南水乡——浙江绍兴,却在近代出现了不少针砭时弊,慷慨激昂的爱国人士。
 
    鲁迅如是,周总理如是,秋瑾亦如是,也是久而为人所称道。
 
    秋瑾何许人也?
 
    那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巾帼不让须眉的民主革命女斗士,是中国女权以及新时代女学的倡导者和发扬者,是为推翻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烈士。
秋瑾
    反封建的女斗士,也曾受困于封建
 
    秋瑾原名闺瑾,字璿卿。
 
    1875年,她出生于福建省云霄县城紫阳书院,父亲是在当地做官,两袖清风备受百姓爱戴的清官秋寿南。
 
    秋瑾出生的时候,距离清朝的灭亡还有37年,不过当时的小秋瑾还不知道,自己的将来就是在为这份革命事业做奋斗。
 
    秋家一家世代为官,加之秋父身为当地的父母官,所以秋家在福建也算得上是名门望族。这样的家庭环境,加之比之以前开放了些许的社会环境,秋瑾的童年生活还是比较顺遂的。
 
    至少那个时候的她,是可以和自家兄弟一同入私塾上学的。也正是这样,虽然身处封建环境,但是有文化有学识的秋瑾,还是有着自己的认知与想法的。
 
    加之多年与兄长一道,这小姑娘倒也生出了些许假小子的样子,少被拘泥于封建女子的桎梏之中。这便为着这位封建女子反封建的格局打足了坚实的地基。
 
    不过这反封建的火苗还只是星火,旁人也并没有觉得不妥。秋家父母也一样这么觉得,只看着自己的姑娘这样的性子,以为只要结了婚磨一磨性子就好了。
 
    封建年代女孩家本来结婚就早,不过秋瑾从不认同父母这套说辞,拖拖拉拉的到了21岁才开始谈婚论嫁。
 
    1896年,在父亲的好友介绍下,秋瑾不情不愿的只好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的当地的富庶之家王家的第十七代子孙的王廷钧喜结连理了。
 
    王家在湖南是有名的富贵之家,还与清朝大臣曾国藩有亲缘关系。加之秋家当时也在湖南郴州做官。
 
    这么一看,秋瑾与王廷钧也算佳配,更何况王廷钧娶秋瑾的时候,只有17岁,与许多一心看着富贵生活的人来说,这可是不可多得的天造佳话。
 
    不过就秋瑾这多年培养起来的叛逆性子,加之王廷钧生活优渥没吃过苦,年岁还小的少爷心性,俩人的结合基本上只有鸡飞狗跳可言。
 
    不过吵吵闹闹之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长子王沅德出生了。长子的诞生在过去而言,女主人便是站稳脚跟了。
 
    而后1900年,王廷钧纳资得上头提拔,要去北京主事户部,秋瑾便也随夫进京。虽然总有小打小闹,但是小夫妻的日子正是蒸蒸日上的好时候。
 
    只可惜,时代不是什么好时代。进京不久,北京就闹起了八国联军。炮火连天,割地租界等事搅乱了一切,慈禧和光绪都逃出了北京。
 
    这两口子只好也跑回了家乡,秋瑾见国家已乱,心下总是涨着一股怒意,秋瑾说不清楚,她只一味地觉得她该做些什么。
 
    之后二女儿出生了,光绪二十九年王廷钧复职,他们一家重新回到了北京,本以为又是一切向好,然而这时候的秋瑾和王廷钧的矛盾却愈发的深重。
 
    原本在湘潭开当铺的王廷钧,做些小生意的知道赚些钱银辛苦,放下了自己的少爷性子,少有骄奢淫逸的事情了。
 
    没曾想进京当了官,便不知东南西北了。一心跟着官场那些混日子的,流连什么戏院子和欢愉场。
 
    本就是国家动乱需要积蓄力量的时候,这些当官作宰的却一幅吊儿郎当的模样,眼不见心不烦,秋瑾心一横,便抛下所有,冲破了什么封建礼教的束缚,毅然决然的决定自费东渡去了日本留学。
 
    这话落到了王家耳中,那便是妥妥的大不敬。
 
    即便总有吵闹,但是王廷钧从未对秋瑾动过手。可这次冲昏头的王廷钧打了秋瑾,王廷钧清醒之后也是多有后悔,可惜悔之晚矣,秋瑾早就不知所踪,留他一人凌乱。
 
    反封建的女战士 参加革命在日本
 
    秋瑾终于脱离了那个家暴她的封建大家庭。秋瑾如之前所想,加入了前往日本的行列。她前往日本之后,见到了许多志士仁人,包括鲁迅、宋教仁、陈天华等等。
 
    也正是这时,本就思想开化的秋瑾正式接触到了开放包容的思想,真正意识到了封建统治的弊端与不可取之处,尤其见到了封建时代对女人的压迫。
 
    秋瑾从这开始就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就如陈天华所说“要叫醒中华民族,非得有一场革命”。
 
    秋瑾听了觉得十分有道理,也一呼百应发起共爱会,开展对于妇女的解放运动的部署,还组织秘密会,以求联合起来打破满清政府对于自己以及中国这片大地的困锁。
 
    当时正是普及白话文的重要时刻,秋瑾也参与了起来,创办了《白话报》。正是主编《白话报》的时候,秋瑾和孙中山有了较多的接触。
 
    孙中山还建议她多去发挥自己的文笔与宣传才能,推进革命的前进。也正是这样许许多多的同仇敌忾的好友,才更加坚定了秋瑾的想法。
 
    家计支出,养儿育女,小人儿普通的一生根本不是她的所愿。她要做的,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自己的家乡,为了自己的亲眷好友,解放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那些小家里的事情她全然抛下了,她现在的满心是国家社稷,是乱世中寻求解决之法。她知道,须要先破了封建的镣铐才有其他可谈的机会。
 
    1905年为了筹措学费,她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她这一次看到的,是比之往常更加衰败凋落的城市,遍地都是外国圈地的租界,本地人只能蝇营狗苟的偷生。
 
    都是清廷的不作为,造就了这破败的一切。看着这令人愤恨的世界,秋瑾更加想着积蓄力量改变。
 
    这个时候秋瑾也和当地的革命组织牵上了线,加入了光复会。照秋瑾所想,她从青山实践女校毕业之后,便要和大家一起,共赴革命之路。
 
    未曾想计划赶不上变化,次年的清廷抹抹脸便取缔了留学生规则,秋瑾一行只得不情愿回了国。
 
    反封建的女勇士,受尽了封建之苦
 
    回国的秋瑾,并没有停下她的脚步。她在国内创立了中国公学。并且投身于教育行业,前后前往绍兴女校、浔溪女校任教。
 
    任教期间她也是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带领着许多师生加入当时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
 
    同时,听从了孙中山的建议,秋瑾的宣传力度也从未降低。回国之后,秋瑾就开始筹措办一个属于妇女的专刊,让女性真正成为“醒狮之前驱”。
 
    积蓄都用光了,秋瑾为了革命事业,甚至回到了那个曾经家暴她的男人的家,去筹措经费。
 
    王廷钧见妻子回来,本来是很开心的,两个孩子也很久不得见自己的母亲,一时间母子三人哭做一团,也实在感人。
 
    王廷钧看着这个画面也是动容,不过一会却又将两个孩子带走了。以他对秋瑾的了解,这么骄傲的性格,如果不是因为有所求是不会回来的。
 
    秋瑾也不拐弯抹角,便和他说清了情况。王廷钧心下不喜,但是想着自己对于妻子的亏欠,最终还是决定,给妻子一笔钱去办报,不过他没想到,经历这一遭妻子会变得如此绝情。
 
    秋瑾拿到钱,不由分说便和王廷钧讲明,未来她将和他们不再联系,切断所有关系,如今回来,一是寻求资助,二便是诀别。
 
    秋瑾这人一直都这样,不由别人分说,所有行为都有自己的固执。王廷钧最终也没有强留,他知道,缘分尽了便也走到尽头了。
 
    很多人不解秋瑾的行径,即便是夫妻断了,孩子还是流着自己的血的。但是秋瑾心里明白,于公于私,她都该这么做。
 
    于公,王家是秋瑾封建时代生活里,最体现封建的地方,是困住她秋瑾的封建的枷锁,为了革命她不能再计较儿女情长,也不能心中有太多的牵挂。
 
    于私,“自立志革命后,恐株连家庭,故有脱离家庭之举,乃借以掩人耳目。”她的丈夫孩子,她的亲眷,不能成为她的牵绊,也同样不该莫名其妙地被卷进这样的风云之中。
 
    革命之行径,自然是要流血的。有流血就会有牺牲,他的家人没有参与,自然不该白白牺牲掉。
 
    王廷钧明白了妻子心中的决议,救国救民的设想,也没再说出什么其他异议。
 
    一切置办妥当,1907年1月14日《中国女报》如约开办创刊。在此报之中,秋瑾提倡女权,宣传革命,提出了“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的宗旨。实为女子之典范。
 
    也正是秋瑾的种种作为,为未来的辛亥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眼下的情况是,秋瑾与其盟友策划的起义,功亏一篑。
 
    因为母亲的离世,秋瑾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绍兴,也正是这个时候,秋瑾通联各处联络会党,以大通学堂为据点,准备开始发起起义。
 
    许多地方一呼百应,都响应着7月6日展开起义。未曾想,安庆方的徐锡麟不敌清军率先败落,所有安排均暴露一空。
 
    见此时不妙,众人皆劝秋瑾迅速离开绍兴。可是秋瑾却表示自己愿意为革命事业而奉献牺牲,她带离了其余人,只留自己独守大通学堂。
 
    最终清军包围了大通学堂,逮捕了秋瑾。被捕之后,秋瑾坚决咬死不说,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清军审讯了秋瑾整整两天,最终见此人实在倔强,便杀一儆百,要杀了她。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还有五年,辛亥革命的枪声就将打响,秋瑾便能看到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现实,他们真正的推翻了清廷,实现了自己反封建的理想。
 
    可惜秋瑾没有办法看到了,不过正是她的努力,实现了这一愿望。她肯定也在天上一直祝福着她的同伴们,祝福她自己曾经最在意的女性解放与女权,真正成为影响中国的力量。
 
    反封建的女烈士,成为后人之榜样
 
    秋瑾亡故的消息,不过多时就到了王家这边。可是秋瑾离去前多方嘱咐,为了不牵扯到孩子,前往不要收殓。
 
    王廷钧心下悲苦,因为秋瑾的行为他也失去了官员的工作,不过王廷钧并不在乎,如今这清廷,恰如妻子所言,没救了。
 
    王廷钧带着家人回了湘潭老家。不久之后王廷钧父亲亡故,王廷钧妻离子散,人世一遭,谁能经得起这连番的打击。最后没几年王廷钧也就抑郁辞世了,享年只有30岁。
 
    这对夫妻,终究都没有熬过自己的三十岁,独留两个孩子存世。
 
    两个孩子大的当时不过12岁,小的只有8岁,被夫妻二人的好友收养。值得欣慰的是,这两个孩子,倒也没有因为父母早亡而留下什么心灵创伤,都健健康康的长大,成才了。
 
    两个孩子都将母亲视为骄傲,一心报国图存。长子王沅德,跟随着母亲的脚步,创立进步报刊,成了一位革命奋斗者,同时他也继承了父亲一脉的经商本领,在动乱跌宕的时代之中,还曾做过湘潭首富。
 
    1951年土改之时,王沅德还听从党的安排,主动上交所有的田产与私宅,一时也为人称道。
 
    女儿方面也是不遑多让。和母亲一样男孩子的性格,好书法,爱舞剑,甚至和母亲一样,追求女权平等,只身前往美国留学。归国后成了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更是令人敬佩。
 
    子女能够成才,与家庭的教育和父母的榜样作用脱不开关系。但是与我们而言,这样短暂却足够热烈的人生里,蕴含的爱国情怀与平等理念,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这些后人铭记在心的。

标签组:

上一篇:香港回归前,英国到底给香港埋了多少“雷”?看后才知其用心险恶

下一篇:杨宪益:5岁丧父,64岁丧子,84岁送走妻子后,他说自己活够了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