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在骂老人吗?其实人们理解错了

看文网 > 文化阅读 > 文史国学 > 2023-03-19 16:54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也是儒学的创始人,被后世之人尊称为“孔圣人”。孔子的许多思想言论,对于后世之人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也因此一直被中华民族奉为经典。我们所熟知的《论语》,就是孔夫子的言论结晶,也是中国儿童从小的国学启蒙读物。
 
    孔子有句名言——“老而不死是为贼”,对于后世之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些人在吵架之时,就容易用这句话来指责身边的老年人。那么孔夫子的这句话难道真的是在骂老年人吗?他其中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
 
    这句话同样出自于《论语》之中,是孔子去拜访一位朋友时,气愤之下所出的恶言。相传孔子有一个朋友名叫原壤,这位朋友平时总是游手好闲,吊儿郎当,孔子虽然屡次劝诫,但他一直都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
 
    在原壤的母亲不幸去世的时候,孔子作为朋友也前来帮忙,可是没想到原壤非但不悲伤,反而在灵堂之中,对着母亲的棺材又敲又唱,惹得孔子十分生气。
 
    后来有一次孔子去拜访这位朋友时,原壤既不起身迎接,也不端正坐姿,庄重以待,反而双腿岔开,非常不雅的坐在那里。这下就让孔子的怒火彻底爆发了,他教训原壤说:“你小时候就不懂得孝顺,也不知道兄友弟恭,长大之后依然不务正业,没有什么成就,像你这种人,老了还不死,活着就是一种祸害”!
 
    孔夫子当时可谓是气的头顶冒青烟了,那他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首先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中,是非常注重礼仪的,在当时的社会礼节之中,也非常讲究人们的站相坐姿。
 
    按照当时的理礼节来讲,如果有客人来访,作为主人理应起身相迎,就算一时未能起身,也应该跪坐端正,以示尊重!而原壤当时的做法,是极其无礼的,也非常不尊重人,也难怪孔夫子会大动肝火!
 
    在当时的社会习俗中,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对于一个人的站相,坐相都会非常的重视,孟子就曾经因为妻子的坐相不端而差点休妻。据说当时孟子外出归家,居然看到一向贤惠端庄的妻子竟然双腿分开而坐,非常生气,立马就要写下休书。
 
    还好孟母及时与他讲道理,将他教训了一顿,这才作罢,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对于各项礼节的要求有多么严格。也正是因为如此,孔子在见到好友极其不端正的坐姿时,才会那么的生气,忍不住将他教训了一通,并且说出了“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狠话,这其中也含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后来经过历史的变迁,人们多用这句话来形容那些上了年纪却品行不端的人,许多不了解其中缘故的后世之人,就将这句话当做了对老年人的一种责骂。其实被后世之人曲解的名言远不止这一句,还有一个也是孔圣人的名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后世之人有很多都觉得,这是孔子对于当时用陶佣来代替活人陪葬制度的不满,因此对第一个发明陶佣的人所发出的诅咒。但其实作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是非常反对活人陪葬制度的,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当时所做出的陶佣跟活人非常相像,这在孔子看来也是很残忍的一种行为。
 
    他觉得人们制作陶佣来陪葬,和用活人陪葬没什么两样,都是统治阶级的一种迷信思想,都是不对的,对于这些陋习应该全部摒弃。因此孔子才会说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后面还有半句“为其像人而用之也”,这也符合了孔子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仁”之理念。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夫子的许多思想言论,哪怕放到今天的社会中也是很适用的。对于古代的文化传承,我们也一定要了解其中的含义,不能断章取义,甚至误解其中的意思,否则就会与先人的理念背道而驰。

标签组:

上一篇:曹操发明一成语:百年以后,来形容死亡,被人们沿用至今

下一篇:难怪法海只敢将白素贞镇压,却不敢杀,原来她有这般厉害的身世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