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少年”赖宁已牺牲35年,当时仅15岁,他父母如今过得怎样?

看文网 > 人物 > 中国人物 > 2023-03-05 15:59

    岁月流逝,今天的你再回想起十五岁的自己会有怎样的感慨呢?
 
    或许是怀念无忧无虑的在田间放牛的悠闲,或许是庆幸自己可以拿着课本在教室里勤奋读书,又或许是后悔自己没有在年轻的时候多学些知识。
 
    这是十五岁那年的我们,而在三十二年前,有一位十五岁的少年,在那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灭火小英雄,但他的荣誉是用他的牺牲所换来的。
赖宁
    经过社会的不断发展,小赖宁的牺牲换来了人们对未成年人保护与教育更多的思考。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是社会进步的垫脚石,是国家兴旺发展必不可少的先驱力量。
 
    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愿意让未成年人赴汤蹈火,宁用未成年人年轻的生命换来社会的安定,没人愿意看到一个应该被保护的孩子成为了牺牲者。
 
    他的父母对孩子的保护欲肯定也是如此,如今三十二年过去了,他的父母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的老去,赖宁的故事却不会消失。
 
    他曾是家喻户晓的灭火小英雄
 
    1973年,赖宁出生在四川省石棉县,一个平凡普通的家庭里。石棉县的石棉山区是一片看不到缝隙的森林地带,因此石棉山区也被定为是山火发生的高频地区。
 
    从小赖宁就被身边的人称赞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从来没有让父母有任何方面的操心。
 
    他不仅对认识的人乐于伸出援手,在路上遇到了不认识的人只要对方有困难,赖宁都会毫不犹豫地向其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这样的赖宁惹得村民各个都喜欢极了,在大家眼里他就是个小活宝。
 
    不仅如此他和村里同等年纪的伙伴们还成立了名为“金龙探险队”的寻宝队,上山去寻找“宝贝”。赖宁就是他们的头儿。
 
    没有人不钦佩他,他的伙伴李林洲说:“赖宁所涉及的书目范围非常的广泛,地质、生物、科技、化学等等都非常热爱。”赖宁可以称得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小小博学家了。
 
    1988年,赖宁正值年少,也成为了一位成绩优异的初中生,他的妈妈总是询问他需要什么,赖宁每次都只会说两个字:“读书”。
 
    读书的好处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脑子里,连他的辅导员老师都会称赞说:“赖宁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问到他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赖宁说想成为李四光那样为祖国做贡献的优秀人才,要把石棉山发现的宝贝都贡献给国家。”
 
    如此好学热爱祖国的好孩子啊,可以说是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认知清晰,抱负宏伟。怀着一颗赤诚的报效祖国之心。
 
    可就在1988年,意外来的让所有人都措不及防,3月13日的那个夜晚,赖宁牺牲了,他永远的离开了他的父母。
 
    石棉山区的山火终究再一次的燃烧了起来,山火发生的那天赖宁正和自己的伙伴们在自家院子里玩耍。
 
    慢慢的,远处的天边冉冉升起了一些雾蒙蒙的灰,默默无闻的参加了四次灭火行动的赖宁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
 
    他的小伙伴们也看到了淡淡红色的火光,纷纷跑向了山火现场,他们并不是有经验并且训练有素的消防战士,他们只是15岁的孩子。
 
    但是他们知道这场山火来的太汹涌了,一旦不及时制止,危及到的不仅仅是森林,还有周边的农作物、转播台以及重要的石油库。
 
    即使只有三次灭火经验,但是他们没有丝毫的畏惧之心,鼓起勇气拿起地上随意落下的树枝就冲上前阵了。
 
    熊熊烈火加上干旱的天气,可想而知这种燃烧速度是常人无法控制的,这群孩子拼尽全力战斗到天黑。
 
    相关人员见火势迟迟没有要弱下来的迹象,紧急召集相关干部对人群进行安全疏散,赖宁和他的伙伴们也不得不跟随人民群众一同后撤到安全地带。
 
    回去的路上,孩子们一个个愁容满面,脸上衣服上都盖上了厚厚的一层灰,虽然山火没被扑灭但这是对他们的努力最好的证明,他们勇敢无畏值得每一个村民骄傲。
 
    可惜天公不作美,到了晚上,风越刮越大,山火时不时被吹的有二三十米那么高,近乎要将整座大山,整个村子给吞噬在火焰当中。
 
    赖宁看到此情此景不禁和伙伴们同时联想到了那部《再向虎山行》的巨作,于是大呼:“那我们就在向火山行。”
 
    大家都以为赖宁只是为了缓解气氛打趣罢了,可谁知下一秒赖宁便起身拉开车窗往外跳,嘴里还说着“我要下车”的豪言。
 
    这个举动惊呆了在场所有的人,全车的人都对他的行为感到敬佩,但这一跃却成了和全车人的最后一面。
 
    大家在敬佩这样一位无畏的小英雄的同时也会为他揪起一颗心,没有人会对未成年人冲向危险的地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人们感到可惜但又无法制止的心痛。
 
    赖宁带着他那弱小的身体与变幻莫测的火焰进行了毫无胜算的较量,他不顾危险,或许脑子里只想着要挽回一片森林,要阻止这次山火像前三次一样。
 
    可他失策了。
 
    熊熊的火焰在黑夜中显得那么可怕令人毛骨悚然,像恶魔一样警告着人们来山上就是死路一条。
 
    他那集体主义精神彻底的暴露在了那场火海之中,把个人安危也彻底的抛在了脑后。
 
    没错,山火在第二天清晨被顺利扑灭了,可赖宁也长眠在了石棉山里。
 
    这场意外保住了石棉县千余亩的森林,保住了卫星电视转播台和石油库,却唯独没保住赖宁的花样年华。
 
    他是时代的优秀楷模
 
    山火救援可不是赖宁做的唯一的好事,早在10岁那年,赖宁就因为非法打捞的渔民无人制止,便致信石棉县政府强烈要求对这些犯罪分子进行禁止。
 
    实际上这件事与这位小小少年没有多大的关系,但他心系社会集体利益大于一切的心理认知,促使他有了这样的行为。
 
    从小就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赖宁,早就将身边的人事物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百倍。
 
    赖宁牺牲后 他的父母承受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生活在石棉。
 
    两个月后,赖宁的事迹广泛影响到全国各地,国家也因此授予了赖宁“中国少年先锋队”、“英雄少年”以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赖宁的事迹也慢慢在全国范围内大街小巷的传播。
 
    很多人得知这件事后自发的向赖宁的父母进行捐款,在当时甚至有人捐出一千元的巨款。
 
    但他的父母在接收到这笔钱后,丝毫没有犹豫的将钱捐给了当时设立的赖宁办公室。
 
    赖宁办公室,是学雷锋学院为他专门设立的,是鼓励人们要有雷锋要有赖宁这样的无畏奉献的精神。
 
    赖宁的父亲赖正纲也希望这笔钱可以用来做好事做善事,这也是赖宁一直以来没有放弃的事情,以此来告慰赖宁的牺牲。
 
    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一片学赖宁的热潮,外面轰轰烈烈,但到了赖宁的家中,母亲每日以泪洗面,父亲终日寡欢,少了儿子日子就像暂停了一样。
 
    他们为了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将工作调回了绵阳老家,可以对赖宁的奶奶多尽一份孝心。
 
    赖宁的故事再后来便登上了小学生的课本当中,宣传赖宁的英勇事迹,呼吁人们同赖宁学习。
 
    但是时代终究是不断进步的,人们的思考也会更全面更细致更清楚,慢慢的人们对赖宁精神也有了新的认识。
 
    赖宁的行为因为时代的变迁逐渐受到了质疑,但赖宁的精神肯定是永远值得人们去学习的。
 
    随着后续《北京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颁布,人们更加注意到未成年人的培养方向不能出现差错。
 
    如果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赖宁出现,那这个国家还会有未来可言吗?想必很难。
 
    随之而来的在2012年,赖宁的英雄故事在课本中逐步删减,但删减赖宁的英雄事迹并非是对赖宁这种行为的否定或者是对赖宁精神的抛弃,而正是以这样的方式,表现出人们的另一种新的认知。
 
    未成年人是需要保护的必要思考,人们不能被困在赖宁的无畏精神中,要从这种精神中思考出更多现代社会人们所需要的精神。
 
    虽然不倡导青少年儿童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要对这种“无私”“见义勇为”的精神进行适当的鼓励,倡导孩子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作出一些贡献。
 
    这也是人们对赖宁精神更深层次的追求。
 
    他是父母一辈子的骄傲
 
    赖宁牺牲时他还有个妹妹,之后赖宁的父母就像教育赖宁那样,把毕生心血与精力都放在了他的妹妹赖彬身上。
赖宁
    但是赖宁生前用过的所有东西,随身的衣物,写过的书本,用过的生活物件,他的父母没有一件舍得丢弃的。
 
    这是他们对赖宁唯一的留念,唯一的牵挂也是唯一的念想。
 
    赖宁的母亲说自己经常梦到在石棉的那段日子,梦里抱着自己的赖宁顿时泪流满面,醒来却又感觉还在梦里,满屋子的找赖宁。
 
    赖宁的离去成为了他父母心中永远的烙印,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虽然赖宁本着社会奉献之心去救火,成为了大街小巷人们心中的英雄,本事骄傲自豪的一件喜事,但他们心中的痛苦与折磨却是一辈子难以忘掉的。
 
    小赖宁离开后不久,赖宁的父母便申请调离了石棉县工作,回到了绵阳老家,从那以后便很少再回到石棉那个令他们不愿再回忆的地方。
 
    直到1993年赖宁的坟墓要进行迁移,他的父母才再次回到了石棉县,赖宁的雕塑也肃立在了陵园当中,两旁花草遍生,身旁刻着赖宁生前的点滴,供世人们学习敬仰。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承载了赖宁父母对儿子十五年生活的点滴念想,难免会触景生情,赖宁的母亲也说:赖宁从小就在村里走街窜巷,每个地方都留着他或多或少的个人印记,这是永远无法忘怀的。”
 
    赖宁生前生后都被这么多人追捧,赖宁的精神因此不断地流传下来,同样也成了他父母心中一直的骄傲。
 
    如今二人已经七十岁高龄,经受了儿子已经离开三十多年的难熬时光,到了今天,二人虽然表面已经淡然了,但实则内心每天还是在煎熬中度过。
 
    本该儿孙满堂、安享晚年的年纪,却还要忍受丧子之痛。
 
    在搬回绵阳后,二人也一直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没有邀请便不再出入媒体的视线当中。
 
    连他们的邻居都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赖宁的父母,低调做人做事似乎成了他们对赖宁从小的教导,以至于赖宁去世后二人也不因此消费自己的儿子。
 
    他的母亲曾在一次访谈中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当时所有人都伤感不已:“我宁愿他不是个英雄,而是一个健健康康、平凡待在我身边的儿子”。
 
    是啊,这句话说的多么令人痛心啊,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大事能当英雄,但人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平安的活着。
 
    对赖宁的父母来说,这已经成为没办法改变的现实了。
 
    儿子的英雄事迹如今成为了家家户户所敬仰的人,成为了他们一生的骄傲,但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如此普通的希望,现在都变成了一种奢望。
 
    二老的女儿赖彬也早已成家立业,成为了一名人名教师,做着教书育人的平凡工作。
 
    赖彬还生了个女儿,据二老说模样像极了赖宁,每每看到自己的外孙女,都会回想起赖宁陪在身边的那段日子。
 
    是啊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陪在自己身边安享晚年,谁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呢?
 
    或许这就是成为英雄的代价吧。
 
    他们或许认为自己是不合格的母亲,但恰恰因为他们这样的父母,培养出了一个不畏艰险与困难,勇敢向前的英雄儿子保护了一方平安,从另一种方面来说是无比成功的父母。

标签组:

上一篇:1981年湖北一盲人丁兴来深山“称帝”,骗奸妇女达55人,最小的十几岁

下一篇:京东副总裁蔡磊:43岁身患渐冻症,投千万寻药,羡慕路边拾荒老人

相同话题文章

推荐内容